就“中國人對日感情好轉”而言,主要與中日關系的實際進展、穩定趨勢以及政府、媒體的宣傳姿態有關。胡錦濤國家主席對日訪問之際,中國國內媒體大量向民衆傳達“暖春之旅”的意義;在四川大地震發生之際,日本救援隊的積極表現也給中國民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相對友好的政治氛圍之下,民衆對日本的感情發生切實的變化。
此外,日本代表隊在奧運開幕式上拿著中日兩國的國旗,花樣游泳比賽中,日本籍教練井村雅代為中國隊成績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女足四分之一決賽中,中國隊和日本隊展開了“友好競賽”。中國民衆相對積極、正面看待這一系列過程。總之,在2008年關鍵時刻,中國領導人對日中關系的重視,兩國實際外交關系的進展,地震援助、奧運等有助於拉近國民感情的事件發生,以及對這些現象媒體的積極呼應與配合,應該說是中國人看好中日關系的原因。
“毒餃子”炒作影響中國形象
相比之下,日本人為何不看好中日關系?最大的原因,在筆者看來,毫無疑問是“毒餃子事件”。
這場從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下旬發生在日本部分地區的衛生事件,日本各媒體隨後紛紛大量報道(例如,《讀賣新聞》從1月31日至2月28日總共發表了156篇有關報道),日本人對中國食品的公信力一下子下降到穀底。
雖然兩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解決本次事件,兩國最高領導也共同表示了合作姿態,但本來不過是跨國性的普通案件,通過日本媒體大量的報道,卻成為了涉及兩國“國家利益”和“面子”的政治、外交案件。這是導致日本民衆今年以來對中國的信任度嚴重下降的根本原因。
至今,許多日本人依然“相信”中國是危險的國家。從日本人對華情緒變遷看,首腦互訪、地震、奧運等積極因素在“毒餃子”面前是無奈的。這也意味著日本人對中國的准確認知和定位,還有一段過程要走。
中日當防範“突發事件”
對今後中日關系的走向,筆者有三點基本判斷:
一,中日關系總體上正在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二,“國民感情”是困擾中日關系的最大問題,具有複雜性、長期性以及脆弱性;三、既然國民之間的感情隔閡是最大問題,我們必須嚴肅處理的就應該是容易煽動的民族情緒,并很有可能導致信任危機的“突發事件”。
類似“毒餃子”的食品安全、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海域潛艇相撞、留學生與當地學生之間衝突等突發性的事件,對中日關系走向來說將是最不確定、最有風險的產物。因此,有關人士應該為兩國關系的健全發展及國民感情的穩定,穩妥地處理突發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