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空軍新型飛豹A型戰鬥轟炸機群。
|
編者按:本文原載2008年5月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原題為《中國龍正在積蓄力量》,作者為軍事記者弗拉季米爾·列昂尼多維奇·謝爾巴科夫。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認同或證實其真實性。
美國視中國為中長期主要對手
根據美國國會2000年通過的106—65授權法案,美國國防部每年須向國會提交《中國軍力報告》。該法案規定,報告“應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狀并對其未來20年的發展前景作出預測,對中國基本國家戰略、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的基本原則和發展方向,軍事建設原則與計劃,以及武裝力量作戰使用構想進行介紹和評價。”
美國通過這一法案絕非偶然。在進入21世紀之前,白宮就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即使不是在軍事領域,中國也會在政治和經濟領域成為美國中長期的主要對手。
《中國軍力報告》的前言指出:“中國作為一個地區政治大國和經濟大國的迅速崛起及其越來越積極地參與世界事務的事實,已經構成現代世界戰略格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對地區和全球事務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報告同時還說,“中國未來的軍事政治方針、特別是其持續增長的軍事力量及其未來如何使用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還被籠罩在迷霧之中”。
雖然中國武裝力量已經開始的現代化進程遠未結束,但迄今已取得了顯著成果,這主要體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從一支准備本土作戰的龐大軍隊加快向一支裝備精良、機動性強的軍隊轉變,這支新型軍隊現階段已經具備在中、低強度邊境武裝衝突中有效對抗高技術外國軍隊的能力。美國國防部2006年發表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警告說,盡管中國軍隊的遠距離投射能力還相當有限,但該國“在與美國進行軍事對抗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并且其軍政領導人正在努力推廣現代化軍事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能會導致美國的軍事優勢化為烏有”。
與此同時,五角大樓特別強調,目前軍事專家們關注的焦點是北京的對台軍事鬥爭准備活動,卻忽視了另一個事實,即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在為解決台灣問題以後“爭奪資源”和“擴展生存空間”而積極准備。同時,該報告指出,:正在增長的中國軍事和工業實力已經開始改變東亞的戰略格局,在亞太地區引發了新的軍備競賽,并已開始影響該地區以外的安全形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質量和數量上不斷完善其戰略核力量令美國人十分不安,不久前,中國戰略部隊裝備了威力更大的DF一31和DF一31A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新導彈的作戰能力可與俄羅斯和北約主要國家的同類導彈相媲美。近年來,中國進口和自行研制了多型遠程巡航導彈、反艦導彈、防空導彈、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以及反衛星武器(2007年1月中國成功地進行了反衛星導彈試驗)。美國軍事專家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近期將有能力將作戰行動空間從傳統的陸地戰場轉移至太空和電腦網絡空間。
謎一般的中國式戰略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