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酷愛中國文化 是老舍粉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0 11:02:53  


1963年,克萊齊奧和他的太太在巴黎接受法國加利瑪爾出版社的訪問。當年,23歲的克萊齊奧憑第一部小說《訴訟筆錄》獲法國最高文學獎之一的雷諾多獎。
 
  連線克萊齊奧的中國朋友余中先

  “一點也不意外,諾貝爾評委會那幫老頭兒如果想把獎給法國人,那就一定是他了!他們果然是這麼想的。”

  昨晚,法國作家克萊齊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來後,記者第一時間聯係上了中國最權威的法語文學專家、《世界文學》主編余中先。余中先自己顯然也很興奮,因為就在今年1月,他還和克萊齊奧在中國見過面,為他頒了獎,兩個人成了朋友,“該祝賀一下克萊齊奧!”

  事實就是這樣的,中國人對克萊齊奧的嘉獎趕在了諾貝爾獎之前。給勒克萊齊奧頒獎的起因是,他的《烏拉尼亞》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中譯本,賣得不錯,也獲得了好評,所以包括余中先在內的中國法語文學權威們,就決定將當年的“年度最佳外國小說獎”頒給他。

  “克萊齊奧寫得太棒了!”余中先昨天對記者說。他讀過克萊齊奧幾乎所有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訴訟筆錄》和《戰爭》。他由衷地欽佩這個1940年代出生,1960年代就成名的法國作家對世界過人的洞察力。“克萊齊奧善于描寫那些與主流世界格格不入,處於邊緣的人群。這些人往往是未開化的,他們崇尚自由和自然,同時又保持了淳樸。”

  余中先覺得,克萊齊奧對邊緣人群的關注,與作家的自身經歷有關,雖然他出生於法國,卻在英國受了良好教育,並且在非洲,在韓國生活過,他的世界主義的立場,使他總是能拋棄固有的成見,而對角落裏的人們格外關注。“他得諾貝爾獎不是意外,他完全夠得上這個獎項。”

  今年1月28日,余中先在北京華僑飯店“年度最佳外國小說獎”頒獎現場見到了克萊齊奧。余中先還為他做現場中文翻譯。很人高馬大的一個人,余中先注意到,盡管天氣酷寒,但克萊齊奧卻穿了涼鞋(當然是穿著襪子的)。看到克萊齊奧這種頗為標新立異的穿著,余中先就猜想,穿涼鞋可能是作家長期在非洲熱帶生活養成的習慣吧。

  包括1月的北京之行,克萊齊奧共來過中國3次,第一次大約在1990年,第二次基本在南方。克萊齊奧對中國保持一貫的興趣和好感,在北京,他就曾對余中先說,“1967年,我申請加入在中法兩國交流合作協議框架下的由法國派往中國的第一批年輕人的隊伍。我現在還能回憶起我當時的急切心情,我在等待法國外交部的決定。我的家鄉尼斯的天空在我的眼裏看來好像也煥發出了別樣的光彩,就如同我看過的曹雪芹寫的《紅樓夢》裏插的古老的版畫一樣!”

  可是克萊齊奧那次努力顯然沒有成功,他是1990年才第一次來中國的。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他閱讀中國的古典文學,鑒賞中國的京戲和國畫,“我尤其喜歡中國現代小說,比如魯迅和巴金的小說,特別是北京小說家老舍的小說。我發現老舍的小說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國界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