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中國應控制風險 鼓勵金融創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7 09:09:30  


趙錫軍指出,中國金融服務仍然跟不上實體經濟發展要求。
  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全球主要金融監管機構最近發動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金融救市行動。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指出,美國次按危機給我們最重要的教訓,是其對金融服務體系風險控制的失效,中國政府要汲取教訓,把握好金融創新與市場風險的關係,但不能因噎廢食,放棄推動金融服務業的創新和發展。

  金融服務脫離實體經濟

  據大公報報道,趙錫軍指出,美國次按危機爆發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國的金融服務已經不適應其實體經濟,自我服務、自我繁殖成為其主要特點,脫離實體經濟運行的金融服務體系遲早會出現問題。這也是美國次按危機給我們的重要教訓。

  他指出,正是通過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發展,美國的金融服務業脫離了真實經濟,美國金融服務業熱衷於自我對沖、自我循環,從資金的自行運動中獲利,而這也引發了這場金融海嘯。但對於中國政府而言,目前的國情仍是金融創新不足,金融服務仍然跟不上實體經濟發展要求。

  控制風險 堅持創新

  對中國的金融機構而言,如何看待金融創新與風險?趙錫軍認為,與美國金融服務體系不同,他們的金融服務過度,而中國的金融服務不足,不能因為這次金融海嘯的影響,使我們的金融創新停滯,實際上國家還應當繼續鼓勵創新、鼓勵開放,但過程中要注意風險控制。

  實際上,中國的金融服務不足由來已久,在本輪從緊貨幣政策實施過程中,外部環境的變化給眾多民營企業帶來很大壓力。但據權威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更讓中小企業感到困難的是資金問題。另外,中國農業金融服務體系的嚴重缺乏亦是中國金融服務不足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專家表示,目前在中國部分地區面臨的問題都不是金融創新的問題,而是基本的金融服務都無法滿足的問題。

  這次金融海嘯給中國帶來三點重要啟示。首先,就像剛結束的三中全會強調的一樣,對中國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另外,在金融業發展過程中,要把握好金融業發展和國民經濟的關係,但絕對不能忽視金融創新的重要性。最後,監管當局要把握好金融市場的風險。

  適度創新 分散風險

  各種金融創新工具似乎已成為世人眼中罪惡的源頭,但趙錫軍認為,基於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市場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美國的金融風險不是創新的結果,而是風險控制失效的結果。即使金融機構不進行創新,也同樣有風險,中國商業銀行改革前惡劣的財務狀況,就是金融機構不創新同樣面臨巨大風險的最好例子。

  哪種金融創新適合中國市場並能夠給中國經濟平穩發展帶來益處呢?趙錫軍表示,金融市場如何創新,要從金融規則、金融工具與金融市場三方面來考慮。金融創新一定是因需求推動而產生的。他舉例說,目前一方面有大量閒置資金放到銀行裡得不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有大量企業得不到資金而面臨困境,這就是我們金融創新缺乏的表現。

  趙錫軍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需要考慮到底是什麼原因使金融產品供求之間存在如此大的缺口,政府需要在制度上做出何種創新來推動資金的合理流動,而金融機構在市場需求的引導下需要考慮設計不同的創新工具以滿足市場需求。

  他表示,正因為各國經濟形態的千差萬別,所以不同經濟體的金融創新形勢也會不盡相同。但控制風險和滿足市場需求這兩條金融創新原則是沒有地域差別的。中國的金融創新一定要落到實處,要按照經濟發展的需求來進行創新。他強調,在金融市場進行創新的同時,一定要有風險控制措施的加強。美國次按危機爆發的重要原因,就是市場監管部門忽視了風險控制這一基本市場準則。所以當金融機構推出創新產品時,監管機構一定要把好准入關,要對金融創新產品的風險做好充分的評估,而金融機構也有責任告訴市場其金融產品的可能風險。即使是次按產品,如果監管機構能對其市場運行進行全過程風險監控,可能就不會出現很大的風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