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10月17日,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提出的穩定和刺激經濟發展的十條措施中指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降低住房交易稅費,支持居民購房”。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尹中立指出,把“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放在首位說明了中央對待樓市的政策態度:放鬆政策是為了促進房地產投資,而非“托市”,是鼓勵政府為中低收入者提供住房,而非以擴大金融風險為代價去鼓勵購房者買開發商的房子。
政策變向
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10月18日在深圳召開的“中國市長論壇”上表示,應該給各地一定的政策自由度,讓其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此高度關注,哪些是可以鼓勵的,哪些是需要中止的,在總結各地的經驗基礎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或有規範性政策出台。
此話雖然讓已經各自出台“救市”政策的18個城市吃了個“定心丸”,但是對於“鼓勵”和“中止”政策定義卻沒有清晰,地方政府已出台政策中是否會有被中央叫停的政策,仍不可知。
但是醞釀出台“救市”政策的城市似乎已經嗅出了中央政策的新意味。
武漢市房協秘書長肖漢昌10月18日在金都漢宮項目舉行的人居環境獎項目中期觀摩會上告訴記者,武漢市也在醞釀有關救市政策,具體政策可能參考杭州等地的政策。
而不同於杭州等地方的是,武漢準備出台的新政策中提出,不再將財政補貼給購買商品房的人,以免引起新的社會分配不公,財政補貼將主要給城鎮中低收入家庭,鼓勵他們去購買自主性、改善性的住房。
江西九江市一家開發商則告訴記者,九江市在各地紛紛出台樓市“救市”政策之後也開始按捺不住。近日,九江市政府召集開發商研究當地樓市“救市”政策。與其他城市不同,九江市自認財力不足,不會采取大規模財政補貼方式來“救市”,準備將重點放在降低房屋交易稅費上。
後續推出“救市”政策的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紛紛轉變風向,不再對商品房購買者進行扶持,而是定位於借房價下降的機會,幫助城鎮中低收入家庭解決住房困難。
尹中立指出,國務院穩定經濟的十條意見中已經表明了中央穩定樓市政策的“變調”。
尹中立表示,將加大住房保障放在了其他兩項政策之前,充分說明了中央政策在“保投資”而非開發商們期望的“托市”。“降低房地產交易稅費”等政策的確在鬆綁樓市需求,但是并非是鼓勵消費者去買開發商的房子,而是要政府為居民提供更多住房。
對於調控政策的轉向,尹中立認為,首先目前的房價還在高位,超出了一般居民的承受能力,如果強行用托市的政策將房價穩定在目前的高位水平,只是浪費了調控時間。其次,調控房地產主要用意是增加投資需求,在出口下降等形勢下,增大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好辦法,而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不僅可以為居民提供住房保障,還可以擴大投資規模,實現一箭雙雕的效果。再次,吸收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如果強行將房價穩定在高價水平,維持房產泡沫,則金融風險會越來越大。
實際上,國務院有關部門在“保增長”工作的指導下,對地方紛紛出台的樓市“救市”措施一直不置可否。而仇保興的上述講話也充分表明了有關調控部門的態度——地方政府可以先行先試,但是地方政府某些“觸綫”政策,恐怕在中央政策出台後要進行調整。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專家表示,中央穩定樓市發展,支持居民購買住房的政策方向與地方政策的一些政策出發點并不相同。大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救市”政策出發點是穩定房價、刺激買房需求、幫助開發商緩解資金壓力。而中央政策則是要支持居民解決住房問題,保持房地產投資規模。
10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三季度經濟數據也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房價同比上漲8.5%,其中9月份同比上漲3.5%,漲幅比去年同期高1.8個百分點。雖然全國房地產市場多數出現價量齊跌的情況,但是目前房價仍處於高位,在此情況下幫開發商“托市”顯然是不合適的。
尹中立等專家還指出,國務院十條措施中明確指出,是“支持居民購房”而非“鼓勵居民購房”,由此可見金融政策上將對改善性需求等居民購房進行鬆綁,但是并非鼓勵投資性購房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