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灣農村合作銀行成為當地農民歡迎的金融機構。 |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電/日前,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提到,允許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文件指出,要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那麼,農村發展金融組織,到底面臨哪些實際問題?溫州的做法可以作為借鑒。
據廣州日報報道,溫州龍灣農村合作銀行正式成立於2005年6月份,出資入股的4639名股東中有近4000名是農民,2007年這家農民出錢辦起來的銀行共辦理貸款約40億元,其中60%以上投向農村,並實現了利潤1.12億元。如今投資入股農村合作銀行已成為溫州當地最熱門的投資項目。
早在2003年,浙江成為了全國首批農村信用社改組農村合作銀行的試點。浙江不少改組的農村合作銀行已經開展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實踐。
據記者所見,10月20日下午,浙江省溫州龍水東路的龍灣農村合作銀行龍水支行內一片忙碌,銀行大廳內站滿了前來辦理業務的當地農民。今年50歲的溫州農民夏增榮正在銀行辦理5萬元的貸款。不一會兒,夏增榮就辦好了這筆業務。
銀行股東近九成是農民
龍灣農村合作銀行成立於2005年6月25日,是以原龍灣信用聯社及下轄信用社為基礎,由4639戶股東募集股金1.4億元組建的股份合作制地方性金融機構。全部股東中逾4000名是龍灣當地農民(包括農村個體工商戶),占比約88%。此外,還有333家企業股東和249名銀行員工股東,無任何國有資金。
目前,溫州已經有龍灣、鹿城、甌海、樂清、瑞安的農信社轉制成為了農村合作銀行,成立的模式也大同小異。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農民股東呢?龍灣農村合作銀行龍水支行行長李新洪說,2004年6月,龍灣農村合作銀行公開招股,向龍灣村民發了通告,邀他們入股,1元1股。
當時村民們入股熱情很高,遠遠超過了想募集的股金。最後,認股數只能打折,“好比3萬元買不到3萬股,只能買2萬股,多的錢退還。”溫州充裕的民間資本促成了農村合作銀行的誕生。
2003年起,我國首先在浙江展開了全國首批農村信用社改組農村合作銀行的試點。2003年4月8日,由寧波市鄞州區52家農村信用社改制而成的鄞州銀行正式營業,成為了我國首家農村合作銀行。
目前我國多個省份都已開始組建農村合作銀行,通過增加放貸和提高服務支持了農村的發展,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農村合作銀行的發展也遇到一些問題,主要有不良貸款率過高,經營風險較大,金融同業競爭過於激烈等,而溫州農村合作銀行良好經營狀況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益借鑒。
自公開招股和正式開業以來,龍灣農村合作銀行的效益一直都不錯。龍灣農村合作銀行辦公室主任夏麗雲說,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三年,銀行給股東的分紅都有15%。2007年沒有分紅,但轉增了20%,股東的回報相當高。
高分紅的背後是靠良好的經營來維系的。夏麗雲說,目前銀行已經發展到16個支行,32個營業網點,全部位於龍灣區內。2007年,龍灣農村合作銀行共吸收存款56億元,共發放貸款40.17億元,其中農業貸款占到了60%以上,實現稅前利潤1.12億元。而今年的利潤肯定要超過去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