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泉:但願大家攜起手來,兩岸一家,漢客一家,藍綠和諧,和衷共濟 ,團結一致,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 |
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電(評論員 李家泉)關於以國台辦《兩岸關系》雜志社為主,協同福建省各有關單位,在客家祖籍地龍岩市舉辦的“客家文化與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研討會”情況,我在上一篇短文中已經談到了,這里不再重複。會議主辦單位,要我在這次大會上就“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與兩岸關系”作主旨發言。而已寫的這篇文章,近6000字,發言時間短,不可能都談。於是不得不把全篇大加濃縮和概括,最後簡化為兩個“四”和兩個“三”。
(一)
這兩個“四”的第一個“四”,是四個“為”。即中國大陸三十年的改革開放:
一為十三億中國人民擺脫貧困找到了新的出路;
二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找到了新的方向;
三為全世界還處於不發達狀態的國家和人民提供了新的希望;
四為最終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發出了一綫新的曙光。
第二個“四”是四個“沒有”:
一是沒有這樣改革開放的大政策,就不可能出現中華民族的崛起和振興;
二是沒有這樣改革開放的大政策,就不可能出現一個像今天這樣生機勃勃的新中國;
三是沒有這樣改革開放的大政策,就不可能使中國在世界上享有目前如此崇高的榮譽和地位;
四是沒有這樣改革開放的大政策,就不可能出現海峽兩岸今天這樣的和平發展與合作的新局面。
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對海峽兩岸形勢最明顯、最突出的影響,是使兩岸關系進一步走向了和平發展與和平合作的道路。
1979年1月1日,我全國人大常委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就是根據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改革開放的大方針確定以後發表的。與此同時,像“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樣的大政策,也是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下提出的。從此,就確定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一以貫之、長期不變的大政方針。中國大陸實行的改革開放,不僅使本身將“武力解放”調整為“和平統一”政策,也迫使台灣當局不得不將自己的“反攻複國”政策調整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政策。三十年來的兩岸關系,雖然風風雨雨,磨擦不斷,有時矛盾還十分尖銳突出,但總體上還算保持了和平相處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