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總統薩科齊一再利用所謂西藏問題挑釁中國,激起了中國人的強烈不滿。 |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電/國際先驅導報發表文章指出,日前,法國總統薩科齊一再利用所謂西藏問題挑釁中國,激起了中國人的強烈不滿,因薩科齊執意要會見達賴喇嘛,中方不得不推遲中歐峰會。主要内容如下:
但是中國維護國家尊嚴的外交動作,卻引起了歐洲的嘩然,尤其是法國一些人的“詫異”:中國“強硬”,中國“霸權”了。
薩科齊讓拿破侖揪心
這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歷史。想想法國戴高樂先生,當時美國要壓制法國研制核武器,力圖削弱法國的國防自主權,用戴高樂先生的話說,就是要讓法國當“聯盟的步兵”,戴高樂就以退出北約組織來回應。那時的法國是西方大國中受霸權欺辱最重的國家,因而它也是西方陣營中最理解中國人民堅持國家獨立不屈服於西方壓力心情的國家。1964年,在中國即將成為有核國家、西方輿論對此一片“詫異”之中,戴高樂領導的法國率先打破西方對中國的外交封鎖,并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今天法國領導人似乎是傷疤沒好就忘了痛。美國對法國的壓力尚存,薩科齊就開始在中國國家利益最核心的部位“撒鹽”,而中國人只表現出一點不滿,這在薩科齊的眼裡就成為了“問題”,歐洲的一些輿論就開始詫異了,這表明今天的法國、歐洲還在做著18、19世紀的亞洲夢游。
法國歷史上有成就的政治家,比如拿破侖、戴高樂,一定是對中國謙虛并尊重中國的人;反之,一個在中國面前自以為是的人,那他一定是一個政治上不成熟的人,而薩科齊就是這樣的人。他接見達賴的舉動,說明他不僅不了解中國,他其實也不了解法國,因為其只逞口頭之快,根本不顧或不知道法國國家的長遠利益。
拿破侖曾經有“中國睡獅”之說。因為拿破侖知道歐洲退出亞洲是遲早的事,亞洲的崛起對法國是有好處的,這可以緩解來自英國的持久壓力。拿破侖在1903年將路易斯安那賣給了美國,其目的就是“為英國創造了一個遲早會挫其鋒芒的海上對手。”而戴高樂打破西方禁忌與中國握手,則是為了緩解美國對它的壓力。拿破侖與戴高樂都深知:世界多元制衡,法國才有出路,而中國的崛起有利於世界的多元制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