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報網路報的社評說:以外交休兵來說,連戰榮譽主席出席APEC是個突破,但對於台灣人民所渴望加入的WHO,到今天都還沒有個影子。在建立互信機制方面,我們也很遺憾沒有看到實質的進展。兩岸建立互信機制最主要的目的,在使雙方的政策意向能夠做到透明化,提高彼此的可預測性,降低不確定性,以減少誤判及錯認的機率。這種互信,並非如外界一般所了解的軍事互信而已,它應該是多層次的內涵,包括政治互信、外交互信、軍事互信、文化互信、乃至於政治領導間的互信等等。在具體操作方面,包括了雙方領導人建立熱線,兩會在兩岸互設辦事處等等。
我們認為:應該十分支持兩岸早日達到這樣的高度互信階段,但是,我們也認為,目前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如何早日實現兩岸高度互信呢?我們覺得,在兩岸大交流開始之後,首先要從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入手,這是基礎的基礎,軍事互信基礎奠定了,其他互信就好辦。同時要注意這麼兩個方面:一,兩岸之間的事先做。操之在兩岸手中的事快做。二,國際外部的事緩做或穩做。操之在外的事需一步步地推動。
中央日報網路報的社評說:在第一次江陳會談時,曾點到了兩會互設辦事處,我們認為,兩岸之間應該加速促成此事。海基、海協兩會互設辦事處,可以發揮幾種功能:(一)可以方便彼此間之聯繫;(二)雙方可將彼此的一手資訊傳回台北、北京,有助雙方對真實之認知;(三)遇到特殊事件時,可就近交涉或了解,降低可能的衝擊,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與誤判。在第二次江陳會時,各方都曾提到兩岸已建立了制度化協商的機制,但不可諱言地,如果兩會不能互設辦事處,好像就是拚圖中少了非常重要的一塊。
我們認為:此言甚是!如果兩會互設辦事處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了,兩岸之間能做什麼更大的事?兩會互設辦事處其實是具有指標意義的,是兩岸究竟有沒有誠心加速解決敵對狀態問題的標誌。目前兩岸之間,很多事情都處在猜測之中,既誤時又誤事,對兩岸關係的平穩發展大為不利。目前,台灣輿論老是在擔心兩會渠道被國共平臺弱化,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如果怕被弱化,幹什麼不做一些強化的動作呢?互設辦事處不就是最好的強化措施嗎?
中央日報網路報的社評說:兩岸曾歷經長達近60年的敵對狀態,固然難以一夕之間消除,但事在人為,歷史的機遇也是可遇不可求,曾如胡總書記所言,現在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好勢頭,此時加速結束敵對狀態的腳步,其歷史意義將更為深遠而耀眼。我們相信,全球華人都期待這個時刻的到來。
我們認為:這樣的期待十分令人感動。今後的4到8年,是兩岸創造歷史奇跡的最佳機會,光陰似箭,時不我待,如果跳出狹隘的政黨利益,從民族復興的大角度看問題,沒有什麼障礙能夠阻擋兩岸和平發展的步伐的。捨小取大,求同存異,只要兩岸關係得以實質性的發展進步,沒有什麼不可以商量的。
我們要補充的是,加速結束敵對狀態需要把握時機,更需要創造時機,要做到:
一,不要滿足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狀態,要及時以結束敵對狀態為更高、更好、更新的目標。
二,在推動結束敵對狀態過程中,大陸需要更大的心胸、更多的包容、更多的新思維。
三,兩岸結束敵對狀態的機遇不是靠等出來的,最重要的是敢於排除一切困難、全力以赴推動新的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