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改委24日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的背景和措施,指危機已在多個方面對中國經濟產生較大影響。 |
中評社香港12月25日電/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24日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的背景和措施。張平坦言,此次金融危機涉及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衝擊強度之大均超出預料,目前已在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商品價格、消費市場、新增就業等方面對中國經濟產生較大影響。他表示,“金融危機仍未見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和衝擊還在加深”,因此如何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已成為未來兩年實現中國“十一五”規劃目標的嚴峻考驗。
據文匯報報道,張平當天所做的這份報告,此前並未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年度議程。而今次國務院首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通報中國經濟金融最新形勢,顯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當前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嚴峻程度的關注。
經濟下滑已成主要矛盾
張平在報告中稱,這次自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其影響已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發達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
張平透露,為應對多方面嚴峻挑戰,中央在年中已將宏調重點從“防經濟過熱、防明顯通脹”調整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儘管中央在第三季度迅速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已發揮出穩定經濟的重要作用,但他坦言,中國經濟下行風險比預想的嚴重,經濟下滑已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矛盾,未來還可能越來越突出。
張平認為,伴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就業、“三農”、節能減排、金融領域等方面的矛盾和問題也可能會進一步顯現。
改善民生膺穩定關鍵
張平還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了“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情況。他透露,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9%,呈現比較平穩和適度回調態勢;14個預期性指標中,反映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的10個指標完成情況達到或超過預期,但反映經濟結構的4個指標除城鎮化率達到預期外,其餘3個指標完成情況均低於預期。
張平表示,“十一五”規劃實施兩年多來,總體進展情況是好的,但並未逃過金融危機的衝擊。張平說,隨著世界經濟將經歷一個較長的低迷和調整時期,加上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高達66%以上,以及其本身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都將對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和任務構成新的嚴峻考驗。
此外,“十一五”規劃還面臨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還不到位、社會建設仍存在不少矛盾等突出問題。
張平表示,確保“十一五”規劃的順利實施,關鍵是要妥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劇烈衝擊,把保增長、擴內需和調結構更好結合起來,把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保持國民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