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晤士報》呼籲,中國政府該努力防止世界經濟危機惡化,並修正一貫利用貿易盈餘來累積外匯儲備的財經策略。 |
中評社香港12月29日電(記者 何耀雄編譯報道)中國出口需求急劇緊縮,正陷於西方衰退之苦,她如何度過這場暴風雨,不但是環球經濟復甦的關鍵,也是全球經濟體的重要一課。
英國《泰晤士報》29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世界經濟泡沫爆破,西方國家要減低負債比率和提高儲蓄率,而以出口為主的中國則須要刺激本土消費。
中國政府過往的經濟思維是深受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的,這場金融風暴讓他們明白到建立外匯儲備的重要,這樣才能防止下一波炒家襲擊。從2000年起,中國的出口數字一直維持著每年20%的增長,超過四分一以上的GDP增長都是貿易盈餘所貢獻的。
不過,中國的金融系統卻還未發展成熟得足以紓導儲蓄資金,結果讓那些存款都投入到以美元債券為主的西方金融系統裡去。這對西方經濟造成了兩大影響:第一,入口便宜的中國貨品緩解了國內的通脹速度;第二,中國充足的海外投資,讓各國央行均可確保維持低利率政策。
這樣的發展局面看似是雙贏的,有助西方國家長期經濟增長、低通脹和推行簡單的貨幣政策,中國的海外投資也為美國巨大的財政赤字創造了條件。但低利率同時也助長了不負責任的信貸擴張和泡沫性的房地產價格飆升,西方經濟體系根基不但因此而動搖,也對實體經濟造成了毁滅性的影響。
儘管中國有多元化的出口市場,但由於美國、歐洲和日本等都陷入衰退,中國經濟也不能倖免受間接傷害。中國經濟增長正陷入五年來最大的減速危機,工廠盈利劇減。雖然中國銀行業的次按損失不大,但也不得不收緊本土信貸條件,出口商借貸愈來愈難,呆壞帳也愈來愈多。
相比起其他國家,中國有較強的抵抗衰退能力,但增長和投資也不免會減慢,社會不安危機也會增加。中國政府該努力防止世界經濟危機惡化,並修正一貫利用貿易盈餘來累積外匯儲備的財經策略。
中國市場對於西方出口商來說,有巨大發展潛力,中國政府該盡力刺激本土內需和改善基礎建設。這些措施將可幫助世界穩定經濟,並提升中國人民的生活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