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重現貶值預期,監管層開始擔心資本外流。 |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2008年12月以來,在銀行做遠期購匯的客戶突然增多,之前遠期購匯業務量幾乎為零,幾天內就增加了幾千萬美元。”某國有銀行東莞分行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辦了遠期結匯的客戶,現在都在感嘆人民幣貶值太快了,給他們帶來了虧損。”
《中國經營報》報道,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的時期,人們都傾向於持有人民幣,所以會選擇向銀行賣出外幣資產,但現在發生了逆轉。人民幣從升值到貶值,監管層的態度也來了一百八十度轉變,即從監管熱錢流入到關注熱錢流出的改變。
購匯量激增
記者從商業銀行國際業務部人士了解到,近期珠三角企業的結匯量下降劇烈,而購匯量普遍上升。“有些銀行的國際業務中,企業購匯量已經超過結匯量3、4倍。”上述國有銀行東莞分行人士表示。
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是企業購匯的一個重要動力。“人民幣看貶,現在不少機構都先買些美元囤著,之後再拋出去獲利。”一位股份制銀行交易員表示。之前企業拿到美元總是急著換回人民幣,結匯越早越好。但人民幣的貶值預期開始出現,企業轉而購匯,將人民幣換成美元。
2008年12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反長期升值的趨勢,接連“跌停”。12月1日中間價大幅下跌156個基點,現匯交易價則連續四個交易日觸及“跌停板”。12月3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353,較前一交易日小幅走高4個基點,但這離9月23日人民幣匯率所創的新高——人民幣兌美元6.8009,仍距離很遠。
除了人民幣貶值外,購匯增加的另一部分原因來自於結業的廠商。上述國有銀行東莞分行人士表示:“近期購匯量增加,但外匯存款並沒有相應增加。” 實際上,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廠商購匯都會存在銀行,形成外匯存款,之後用來買進口設備或者其他外匯支出,但現在很多廠商購匯之後是直接匯出境外。這位銀行人士估計這和部分廠商結業有關,一個跡象是有不少小型台商企業的資金賬戶大筆匯出資金大量增多,而結匯急速萎縮,之前並沒有這種跡象。
東莞台商協會統計,東莞當地有統計的外資製造業設廠家數約逾1.4萬家,目前已知關廠或歇業廠商約逾2000家,其中70%為港商,多屬小型加工廠,應變能力較差;30%為台商,約逾600家。協會預計年關將至,倒閉廠家還將持續增加,情況之慘烈可以說是前所未見。而這些歇業或者關門的外商,就把資金匯出境外。
與購匯業務相比,結匯業務一下子變得冷清。同樣是在東莞,上述國有銀行東莞分行人士稱,有很多外商的結匯量驟降,主要是因為訂單減少,他接觸的出口廠商訂單平均降幅也在3成以上。而人民幣貶值也讓一些廠商延遲結匯,“以往一下就全部結完,現在結一半或者等1/3,支付一些國內費用就可以了。”
而結匯另一大主要來源FDI(實際外商直接投資)資本金結匯,也因外商投資減少而急劇下降。2008年11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216家,同比下降38.32%;FDI為53.22億美元,同比下降3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