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新京報刊載署名白爍的文章指出,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周年會上發表六點對台政策方針,不僅顯示了大陸對兩岸問題擁有更大的自信互信和積極態度,意味著兩岸和平正在經濟和文化交流基礎上逐步踏入政治、外交、軍事問題的新突破點上,更昭示著兩岸的“梯級和平”方式將成為全球新範式,為解決地區衝突提供新思維。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全球範圍內的地區衝突各有特色,有的是主權歸屬問題,如北愛爾蘭和平進程;有的是國內民族衝突,如車臣事件、科索沃衝突;還有的是國與國之間的衝突,如正在開戰的中東巴以衝突和備戰的南亞印巴衝突。中國的台海問題性質雖然不屬於其中任何一種,但所呈現的梯級和平策略,卻給世界解決地區衝突和矛盾帶來諸多啓示,其中最核心的是“不同而合”。
中國人在處理兩岸關係時所顯現出的傑出智慧,表現在和平沿梯級逐層上升上。30年前,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主動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新政策,並且基於民族大義和血肉親情而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轟,提出兩岸盡快通航通郵,探親旅遊,發展貿易。承認“兩制”而謀求和平,是典型的“不同而合”,兩岸緊張氣氛也便和緩下來,和平進程踏上第一個階梯。
近10年後,兩岸同胞長期隔絕狀態被打破,以經濟合作為主題的交往日益密切。台商投資大陸不僅給大陸帶來新產業和就業機會,自己也賺到錢,台灣企業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民間交往日漸深化的基礎上,1992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舉行首次“汪辜會談”,開始全面思考和平戰略,和平進程又上一個台階。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李登輝、陳水扁開始進行“去中國化”運動,大肆倡導台獨,大陸一方面抑制台獨風潮,一方面堅持經濟交往、民生互惠和文化交流,使得兩岸民間交流並沒有因台島政治風雲變化而倒退,更是堅定了兩岸人民“造福整個中華民族”的信心。
當兩岸經濟和民間交往已交織在一起不可分離時,2005年國共兩黨政治家實現了歷史性會晤,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2008年3月,台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邁出了“大三通”的歷史性步伐。兩岸和平也因此邁上更高的階梯。
現在,對於胡錦濤的六項主張,台灣方面表示樂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務實促進兩岸協商、交流與互惠,並為終結兩岸敵對狀態,增進相互了解與合作開創新契機,期待兩岸未來以更多智慧、理解、創意與包容,克服障礙、續創兩岸新格局。可見,兩岸的相互理解和默契已經先行。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兩岸會逐漸彌合分歧,最終實現永久和平,並且為世界解決地區衝突與矛盾提供新的範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