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彭光謙:中國若擁有航空母艦 非為擴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09-01-05 08:36:28


 

  主持人:2008年1月8日,一份來自國防部的新聞通報引起了輿論廣泛關注,不僅僅是因為消息的內容本身--宣布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訪華,更因為消息的來源--國防部新聞事務局,這個名稱對於大多國人來講還是陌生的。隨後,隨著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新聞事務局局長胡昌明大校正式亮相,國防新聞發布制度的完善引人關注。包括中美、中俄、中韓軍事熱線也建立起來,你覺得此舉對中國軍事對外交往會發揮什麼作用,有何意義? 

  彭光謙:這也是一個亮點,表明我們在務實、開放、自信這個道路上又跨進了一步。我們通過這幾個制度,包括新聞發言人制度,包括熱線,能够及時地向外界提供準確的信息,加強相互之間的信任,加強軍事透明度,特別是在突發事件情況下,為防止誤判,能够及時溝通,提供了一個制度性的保障。就中國而言,透明程度並不低,在戰略意圖上、戰略政策上、戰略層次的透明是相當好的。軍事領域透明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比如美國國防部,以前可以參觀,現在有些區域就用墻給封死了。軍事透明度和軍事安全的需要尋求一個平衡,哪個國家都不是完全透明的,對於一些軍事技術,各個國家都有它的相對保密制度。增加透明度,增加發言人制度,增加熱線,可以減少誤解,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講,你再怎麼透明他也是不滿意的,所以也要辯證的來看。 

  通過軍事交流偷竊軍事技術純屬無稽之談

  主持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浪潮席捲全球並出現出加速推進的態勢。在這場人類有史以來最深刻的軍事變革中,從總部到各大單位、從部隊到科研院校,許多部門、許多領域、許多同志都圍繞軍隊建設重大課題,積極與外軍開展各層次的專業技術交流。您如何看待科研院校領域中外的軍事交往? 

  彭光謙:應該說這幾年軍事外交領域比較寬泛,形式多種多樣。一種是高層互訪,領導人之間,國防部長,包括美國歷任國防部長都來過,歷任太平洋司令也來過,這個交往還是很頻繁的。

  還有就是軍事磋商,就是相互之間有一些重大問題及時進行磋商、及時會商,現在跟幾十個國家都有這麼一個固定機制。比如德國,德國方面每年到中國來一次,第二年我們到德國去一次,這個已經形成制度了。包括中韓之間的互訪,我作為代表也去過,這都已經形成制度。

  第三,演習也是一種形式。聯合軍演,單邊的、多邊的都有,海上的、陸地的都有。我們也請各國武官和學員來交流、觀摩。還有就是維和行動,到現在,我們共有一二十批上萬人次,在聯合國框架下,統一指揮、統一組織執行維和任務。我們參加維和行動,這也是作為聯合國成員的國際責任,這也是對國際安全的一種貢獻。 

  再有就是專業領域的學術交流,這個也非常活躍。包括軍事技術、軍事學術各方面的交流都有。我原來在院校工作,也曾經到美國參加過客座研究。應該說專業性的交流,和其他交流都是相輔相成的,它也是交流的一個層面。如果光有高層互訪,沒有其他領域落實它,那是不扎實的,高層交往只是一種意向、一種政策、一種方向,通過各種交流充實它、完善它。通過專業領域交流,能把上層的意圖貫徹到實處,打牢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礎。 

  現在有的國家散布一種謠言,是不是通過軍事交流,我們偷走了技術,這是無稽之談。有些技術是公開的,是不能封鎖的,你能用,我們也能用,這是公開的渠道,這不是什麼秘密。再一個要相信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不亞於任何國家,中國軍事領域以前長期領先於世界,為什麼現在就落後呢?只要有好的環境和好的條件,中國人不比任何人笨。有的國家說中國的技術是抄它的,這是沒有任何根據的,我們是依靠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辛勤勞動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得來的。 

  專業交流有進來的,也有出去的。比如國防大學有一個防務學院,每年接待世界各國的軍事學員來學習,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當然我們也有出去學習的。當代軍事革命變化非常快、非常迅速,知識的更新程度是以往不能比擬的,在互相交往中,大家能取長補短。 

  主持人:中國也是變革中的一分子,通過專業技術交流,我們參與到軍事變革中,是和大家一同推進這個變革,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呢? 

  彭光謙:應該是這樣的,變革不是哪個人的變革,是時代的大趨勢,有很多具體的變革活動積累成的。 

  主持人:通過這個變化,中國也可以和世界其他各國軍事力量維護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 

  彭光謙:推進這個進程,以保持一個平衡。特別是信息時代,信息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的開放性、兼容性,封閉了就不是信息了。這種開放性、兼容性決定了必須要開放、必須要交流,想封鎖也不行,這是人類的共同財富,特別是思想的成果,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沒有哪個人可以壟斷的,壟斷不了的。 

  軍事領域大國關係意義重大

  主持人:國與國之間、軍隊與軍隊之間的關係,就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樣,只有了解,才能信任;只有信任,才能合作。在國際政治領域,大國關係十分重要,軍事領域大國間關係的重要自然也就不言而喻。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彭光謙:這幾年,特別是2008年,中國在發展對外軍事關係中有三個重點。第一,大國關係。大國在國際上影響力比較大,比如美國、俄羅斯,對我們國家的安全環境來說,它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是影響我們安全環境的重要因素,所以搞好與大國的關係,開展與大國的軍事交流,促進相互之間的理解與合作,對於穩定戰略態勢,促進戰略環境的穩定,意義是非同小可的。 

  第二,重視與周邊國家的軍事外交。通過與周邊國家的全方位友好,我們提出以鄰為伴、與鄰為善的外交方針,就是和周邊國家全方位友好,使我們有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改善周邊態勢,使我們有一個集中精力進行現代化建設的良好環境和態勢。 

  第三,廣泛開展與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國家全方位廣泛的友好,使我們的友好環境更加扎實,包括亞洲、非洲、美洲,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我們開展軍事友好外交的領域。大國、周邊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我想重點是這三個領域。 

  這三個領域都是不可偏廢的,其中大國是很重要的方面,包括今年中美軍事關係起伏比較大、曲折也比較多,和其他領域相比,中美軍事關係相對滯後一些,就是其他領域發展了,軍事領域發展起來比較慢,但是比起來,軍事領域卻首當其衝,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地方。所以加強軍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使軍事關係的正常化,應該是整個國家關係正常化的一個特別重要方面,沒有軍事領域的互信,沒有軍事領域的相對穩定,其他領域也是不穩定的。前一段時間,中美之間交往還有點起色,但最近小布什又宣布給台灣賣武器,又卡了一下。奧巴馬上台以後,能不能改變這個局面,現在更需要美方努力,解鈴還需系鈴人,如果這個扣子不解開,雙方關係還是要受到影響的。 

  中俄關係好一些,我們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雙方的信任程度,雙方軍事合作程度,包括軍事演習、軍事技術交流合作、軍事人員交流、高層互訪都比較好。包括簽署的邊境協定最後劃定,這都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創造了很好的氛圍。中俄關係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大國關係,戰略層面的關係,它的戰略意義對整個國家創造一個安全環境來說是非常值得重視的關係。

  中國與日本一衣帶水,是鄰國。去年我們的軍艦訪問了日本,今年日本軍艦回訪,應該說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日之間的關係必須好起來,但是能不能好不取決於中國,中國完全有誠意搞好中日關係,能不能推動中日長期友好發展下去,有很多消極因素要排除,特別是在日本方面,它能不能正確的對待歷史,能不能正確對待中國和平發展的態勢。長期以來,日本要麼對中國仰視,比如唐朝,派很多遣唐使到唐朝學習;要麼就是俯視,甲午海戰之後開始很蔑視中國。但是中國最近比較快速發展,中華文明複興速度非常快,它有點不適應平視中國和友好平等相待中國,心態上有點複雜。所以能不能正確看待中國發展,能不能和過去侵略歷史訣別決裂,這是中日關係能不能真正友好下去的關鍵。當然我們是在盡最大努力促進中日友好關係發展,畢竟我們是近鄰,四鄰不安,日子也過不穩當。 

  “攜手-2008”中印陸軍反恐聯合訓練開訓儀式,6日上午在印度貝爾高姆地區反恐訓練場舉行。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 

  中印之間的聯合訓練規模不大,但意義很深遠。歷史上我們曾有過一段不愉快的事件,但是歷史已經過去40多年了,不能老掛在嘴巴上,大家都應該向前看。中印是兩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大國。美國有一個教授曾經寫一篇文章,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將來會令世界成為美中印三足鼎立的局面。會不會鼎立還不好說,這說明中國和印度都是發展中的大國,都是處在發展的態勢。中國和印度如果關係搞不好,整個南亞就不能得到安寧,南亞不得安寧,整個亞洲就得不到安寧。中國和印度不發展,整個亞洲就不發展。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的發展與穩定關係整個亞洲態勢。所以這兩個國家沒有必要把歷史恩怨長期延續下去。中印之間沒有根本利害衝突,都有共同發展的願望,都面臨著歷史發展機遇和發展的需求。從地緣上講,兩國中間還隔著喜馬拉雅山,中國不可能跨過喜馬拉雅山到印度,印度要想通過喜馬拉雅山打到中國來,也是不可能的。兩個偉大的民族、兩個偉大的國家應該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穩定。現在唯一就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領土問題,本著互諒互讓、公平合理的解決方式,總能找到辦法的。在沒有找到之前,不應影響我們共同合作、共同發展的機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