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白皮書對消除“中國威脅論”有一定幫助
主持人:為了闡釋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增進與各國軍隊互信,我國從1998年開始每兩年發布一版國防白皮書,您認為國防白皮書在增進外軍對我軍了解,消除"中國威脅論"方面作用如何?
彭光謙:我國從上世紀的1998年開始,每兩年發表一次國防白皮書,已經形成機制。白皮書從內容上越來越完善,透明度越來越高,對消除所謂"中國威脅論"應該說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現在發表國防白皮書已經成為國際通行的做法,但中國堅持比較好,內容也比較完善。最近就會有一個新的白皮書出版,我個人認為出版時間有可能是在今年1月份。白皮書對國防政策和國際形勢的分析,大家比較關注。對"中國威脅論"是不是由此就徹底沒有了呢?這是不可能的。但是能解決一部分。"中國威脅論"有幾種情況,一種確實對中國軍事情況不了解,有一些誤解,這個通過白皮書能够解決。有一種是有些人存心要製造“威脅”,你好也是“威脅”,你壞也是“威脅”。作為打人的棍子,像這樣的人就不用理他,還是著眼於大多數,著眼於世界廣大國家,國際社會會有一個公論,不管別人怎麼說,該怎麼做還怎麼做,中國軍事透明度會越來越深、越來越寬。
主持人:上版白皮書對我國軍事機構設置有了很詳細的說明,甚至兵員情況都有很詳細的說明,這讓國際社會都很驚訝。
彭光謙:國際上不得不承認這點,能提供給大家的信息我們一定會提供,但不能家底全抖空了。
護航任務是人民軍隊的重要使命
主持人:12月26日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已經由三亞出發前往亞丁彎、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英國《泰晤士報》文章寫道,中國軍艦離開亞龍灣海軍基地駛向亞丁彎,是世界海軍史上的一個新紀元,這是中國政策的一次重大、歷史性突破。對這一說法你怎麼看待?
彭光謙:這次護航是中國海軍走出近海跨出的很大一步。對於它的歷史意義,還得等完了以後再看,現在不急於把它的歷史意義、戰略意義講的太多太滿。這次執行護航任務,第一是履行國際義務。海盜是一種公害,就是一種國際恐怖主義,人人得以誅之,聯合國要求各個國家在聯合國框架下,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以及聯合國關於打擊索馬里海盜的四個決議精神來履行我們的國際責任,去對待這個公害。作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履行安理會作出的決議。
第二,最近幾年索馬里海域海盜非常猖獗,過往船只受到的綁架、勒索逐年上升,已經到了不打擊不行的地步。中國經濟這幾年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每年經過亞丁灣這條海道的油輪、貨輪不少,受到襲擊、勒索的也不少,中國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這裡受到嚴重威脅,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責任來保護中國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現在不是講人權嗎,中國人在海外的人權受到威脅了,解放軍不能置之不理,我們是不得已而為之,不去不行,我們要維護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要保護中國人的人權。
第三,這次護航,應該說我們是有能力、有把握的,當然它也是一個新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過去任務相對單一,面對的是全面戰爭威脅,現在威脅的強度降低了,但是威脅的領域寬泛了,威脅的形態多元化了,所以我們要執行多元化的安全任務。反恐、打擊走私、護航,這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使命。
現在有人說“是不是鄭和回來了”,“中國海軍是不是藍水海軍”,是不是中國搞“炮艦外交”,這就有點說的遠了。這和過去的炮艦外交是完全不一樣的,以前外國通過炮艦來開辟殖民地,用它的炮艦,把它的意志強加於人,這才是炮艦外交。今天我們的艦艇出去是和平外交,就像當年鄭和,他就是和平外交,帶著瓷器、茶葉跟人家交流。這次我們出去是維護和平使命,和西方的炮艦外交完全沾不上邊。我們到遠洋執行護航任務,並不是我們軍事戰略發生什麼變化,國防政策的防禦性沒有變,並不是說走遠一點就是進攻性了,海軍的近海防禦政策也沒有變。整個海上的力量中心仍然在近海,不在遠海,我們是一個陸地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陸海是一體的,海洋是陸地的一個戰略屏障,是它的第一前沿,保衛陸地的一個前沿。
近海防禦還是我們海軍的性質。要說作為藍水海軍,我們還有點距離。即使將來具備了藍水海軍的實力,我想近海防禦,防禦自己的合法利益、陸地安全,還是我們的基本路線。當然,我們要執行護航任務,要有走向遠洋的能力。即使我們將來有了航空母艦,是不是就是藍水海軍呢?也不一定,我們有航空母艦,還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利益,我們不是擴張,不是要在全球炫耀武力。
武力解決巴以問題是無效措施
主持人:就在2008年即將結束的時候,巴以衝突驟然升級,以色列向巴方展開了巴以衝突爆發以來最為猛烈的軍事行動。哈馬斯高級領導人拉揚在空襲中身亡,4日凌晨以色列還發動了地面攻勢。請您分析一下2009年這一事件可能會如何發展,又會如何影響國際安全局勢?
彭光謙:中東巴以問題歷來是焦點問題,中東也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地區,是世界動蕩比較集中的地方。如果說世界是一個肌體,它就是一個潰瘍,這個潰瘍不但沒有好的趨勢,反而是潰瘍更加難以愈合、更加擴大了。
這個地方的矛盾非常複雜,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有上千年的歷史。民族矛盾、領土糾紛、宗教矛盾,甚至是經濟發展問題,都交織在一起,甚至還有大國的背景。這個地方是個很難愈合的潰瘍口。要使它好轉,應該說還需要長期的、艱苦的努力。現在以色列採取這麼一個辦法——空襲,想用武力把哈馬斯力量踏平,從戰術上講可能會取得一定的成果,因為以軍軍事實力強,哈馬斯軍事力量弱一點。但是從長遠看,從政治上看,從戰略上看,是失策的,是最不應該採取的一個措施,或者說最無效的措施。它只會激化矛盾,不會把矛盾解決,民族仇恨、宗教仇恨會越來越深。這一事件對巴以雙方來講是2009年一個非常不好的開局。
以色列北京時間 4日凌晨發動地面進攻以後,有些國家、有些組織說以方是防禦性的,這是說不通的,有一些很重要的國際組織表這個態,我覺得這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長期形成的對立,不可能靠導彈和坦克解決。
主持人:訪談到此結束,謝謝彭將軍來到新華網的訪談直播間,也希望您能經常來我們這裡做客。
彭光謙:謝謝,歡迎廣大網友批評指教。
嘉賓簡介:
彭光謙,知名軍事戰略問題專家,專業技術少將軍銜,長期從事國際戰略與軍事戰略問題研究,20世紀90年代中期曾應邀訪美,以高級研究員身份在美國戰略思想庫大西洋理事會從事客座研究,先後主編出版《中國國防》、《軍事戰略基本理論問題》、《軍事戰略簡論》、《鄧小平戰略思想論》、《戰略學》(2001年版)等戰略問題論著10餘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