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 |
依筆者個人之見,從燦若星河的近現代軍事家中精心遴選22位加以點評。這些人,雖其政治立場、道德品行不盡相同,然就其軍事成就來說,均可稱之為中國近現代頂尖軍事家和世界級軍事家。更可貴者,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在救國於危亡、救民於水火的正義戰爭中成就偉業、建立功勛的。其中所列中國人民解放軍之軍事家,業績尤為驕人,堪與世界一流軍事家媲美。
曾國藩
湖南湘鄉人,湘軍締造者、最高統帥。以進士從戎而成一代軍事統帥和晚清軍事近代化奠基者之一。1853年,曾國藩奉命幫辦湖南團練,鑒於八旗、綠營已腐敗不堪,地方團練又不可恃,遂仿明代戚繼光的“束伍成法”編練一支新的地方武裝——湘軍。其建軍秘訣是網羅有“忠義血性”的書生為將,招募樸拙誠實能吃苦的山民為兵,按將必親選、兵必自招、層層節制的原則進行編組,以營為戰術單位,每營500人。在此基礎上,加以“勤練精訓”,灌輸“忠信”、“仁禮”思想,並引進西洋軍事技術,終使湘軍成為超越八旗、綠營的勁旅,成為打敗太平軍的主力軍。鼎盛時期,湘軍達12萬餘人。作戰指導上,以“穩慎徐圖”、“謀定後發 ”為基本原則;以總攬全局、審勢審力為制定戰略的出發點;以穩定後方、保障糧運為克敵制勝之必備條件。其人學問深厚,見識高遠,文武兼擅,並善於發現和培養人才,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均曾得其提攜,堪稱中國近代歷史之祖師級人物和超一流儒將。其人生道路與思想學問對蔣介石、毛澤東等人影響甚大。
胡林翼
湖南益陽人,湘軍統帥。進士出身,經歷與曾國藩極似。善治軍,亦善作戰。治軍首重選將,認為將領得人,兵少可戰;軍無良將,終歸於敗。而良將必智勇兼備,有智無勇,有勇無智,均非良將。重水師、馬隊建設,認為馬隊可以一當五,水師可以一當十。用兵主張水陸結合、步騎協同,每戰必留強大預備隊,以為應變之兵。在與太平軍作戰中,善用圍城打援戰法,主張以殺傷敵有生力量為主,得土地、城池次之。這一傑出思想後被毛澤東繼承吸收,用於同蔣介石的較量,卓有成效。後人蔡鍔將曾、胡二人之治軍作戰思想合編為《曾胡治兵語錄》,成為中國近代最著名軍事著作,流傳甚廣,影響深遠。
左宗棠
湖南湘陰人,湘軍統帥。早年曾為私塾先生,後入湘軍而成為統帥之一。年輕時即自稱“亮白”,以諸葛亮自居,後又自許“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委實有些自誇。然其人的確才學傑出,視野遠大,頗具戰略眼光,主張“師遠人之長,還以治之”;反對放棄新疆只重海防,力主海防、塞防並重。作戰重視戰前準備、戰略構劃、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用兵善區分輕重緩急,膽大心細,決心堅定,力避冒險深入,主張“寧肯緩進,斷不輕退”。一生戰功卓著,收複新疆一戰堪稱經典之役、代表之作。時人評曰:“歷古以來,書生戎馬,而兵鋒所指,東極於海,西盡天山,縱橫軼蕩,未有如宗棠者也。”
李鴻章
安徽合肥人,由湘軍起家而為淮軍創始者、最高統帥。選將不重出身,唯才是用,善以功名利祿激勵士氣;但治軍欠嚴,軍紀甚壞。在同輩中,見識出衆,事功突出,為梁啓超所推崇。倡導學習西方技術,創辦軍事工業;籌辦海防,組建北洋海軍;創辦軍事學堂,派遣留學生;較早提出持久戰思想,主張以持久戰對日本速戰求成之詭計。然其作戰指導思想消極保守,甲午戰爭中令北洋艦隊避戰保船,招致該艦隊全軍覆沒,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綜觀其人,魄力與曾國藩相當,學問、修養則遜之。與沙俄訂立賣國密約,並收受巨賄,為其一生最大之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