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自中國政府2008年11月頒布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以來,已有總投資額達4700多億元的建設項目獲得了環評批復,這是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9日向媒體通報的。
同時,環境保護部從嚴把關,對11個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煤化工、火電項目予以暫緩審批,總投資達438億元,有力地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落後產能的淘汰。
據中國日報網站報道,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環境保護部為符合擴大內需要求的建設項目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近兩個月總計批復153個建設項目。其中,涉及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1個,總投資1393億元。
這位負責人表示,環評工作取得的較大進展得力於環境保護部採取的四項措施。
一是便民高效,縮短辦理時間。建設項目受理決定的時間由原來的五天縮短至兩天,審議項目會議次數由原來一月一次調整為一月兩次。
二是分類評估,簡化流程。在保證環評評估質量的前提下,按環境影響的大小分類評估,分類審查,分類確定時限。對“兩高一資”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准入條件,從源頭上控制其過快增長,其他類項目簡化評估。
三是分級審查,減少程序。根據項目的不同類型,採取不同的審查程序。如有重大國家項目需要審議的,及時召開部常務會議進行討論。對不符合條件的項目,及時向業主作出解釋,說明不予審批的原因和理由。
四是加強指導,完善制度。召開了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會議,第一時間傳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指導環保系統在新形勢下處理好“把關與服務”、“當前和長遠”、“效率和質量”、“宏觀和微觀”的四大關係;嚴格按照新修訂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確定環評管理範圍,對環境影響輕的建設項目降低環評等級,對環境影響大、污染重的建設項目提高評價等級;加快《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的修訂工作,確定了“環境影響小的項目下放地方審批,環境影響大的‘兩高一資’項目上收國家審批”的修訂原則,在提高環評管理的效率的同時實現嚴格把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