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結合的融合式發展階段
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總書記賦予了“軍民結合”向更深層次發展的新內核———“軍民融合”。胡錦濤總書記提出“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的新思想。按照十七大的部署,未來五年,我國將“調整改革國防科技工業體制和武器裝備採購體制,提高武器裝備研製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質量效益”。改革和調整的目標即是,“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堅持勤儉建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這就為科學統籌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提供了基本原則和嶄新思路。
隨著國防科工委(現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2007年3月發布實施《國防科工委關於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指導意見》,曾被視為禁區的國防科技工業開始正式向包括民企在內的非公企業敞開大門。2007年國防科工委又相繼發布了《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實施暫行辦法》與《中介機構參與軍工企事業單位改制上市管理暫行規定》兩個文件,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對促進軍轉民、民用企業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以及進一步增強軍工企業發展活力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通過近幾年來的改革,軍工集團面貌和經濟效益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十五”期間,各軍工企事業單位民品收入年均增長達到了19.5%,體現軍工特色的民用船舶、民用航天、民用飛機、民用核能產值年均增長30%,占軍工民品的比重由20%提高到25%。大型液化石油天然氣(LNG)船、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民用衛星及其應用、新支線飛機研製等重大軍民結合技術攻關和產品開發取得新突破,光伏能源、鋼結構、光電信息等一批利用軍工技術發展的軍民結合優勢產品正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軍民結合產業結構得到改善。經過“十五”發展,國防科技工業通過能力建設、改革脫困和結構調整,實現了手段全面更新、技術全面提升和隊伍全面發展,為軍民結合提供了更好的物質和能力基礎;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也為軍民結合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2007年,民品收入超過了4000億元,同比增長了23%;其中,具有軍工特色的軍民結合高技術產品銷售收入比重提高到了26%;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民品近200種,過10億元的近20種。
通過改革開放30年的努力,國防科技工業基本實現了由單一軍品型向軍民結合型、由主要為國防現代化建設服務向為國家四個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轉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支柱民品,初步建立了軍民融合式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抓住機遇創造輝煌
2008年,在十七大關於實行大部門體制的改革構想指導下,國家決定成立工業和信息化部,不再保留國防科工委和信息產業部,並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建制下設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軍民結合推進司。這樣的調整對整個國家的工業經濟管理及產業結構調整、科技集成創新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面對新形勢,中國國防工業要抓住這一發展的機遇期,樹立大局觀念,增強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意識;逐步完善軍民融合相關政策法規;調整產品結構,大力發展軍民兩用高新技術;積極拓展投融資渠道;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推動區域發展;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國防工業體系,創造國防工業新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