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解放軍報報道,隆冬時節,在新疆軍區某測繪大隊榮譽室,上千幅新舊圖片成為“撫今追昔話改革”教育活動的生動教材,讓測繪官兵心中蕩起一股激情。
高級工程師張純良指著一張暗黃的黑白照片說道:“30年前,我們測繪兵用人扛馬馱的原始測繪工具,到實地測得數據。由於儀器誤差,經常重複測量,當年測量藏北阿裡高原的幾個空白坐標就花費了3個月的時間。由於長期在高原寒區作業,許多測繪兵患上了高原疾病,先後有30名官兵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年齡最大的僅有28歲。”
這個大隊擔負著新疆和西藏阿裡地區197萬平方公里國土、6700多公里邊防線的軍事測繪任務。官兵們長年攀登冰峰雪嶺、穿越大漠,曾八下“火洲”吐魯番,九闖“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11次進軍“生命禁區”喀喇昆侖,12次征戰天山、阿爾泰山,用忠誠測量祖國西北邊疆的每一寸土地。
“如今測繪手段已完全不同了。”大學生幹部李鎖柱手拿先進的衛星接收器介紹說,“有了這些先進的測繪設備,可以精確觀測到百餘公里外的目標,以前需要幾天完成的測繪任務,現在幾個小時就能完成。”內業隊工程師李盾興奮地插話道:“以前用小筆尖制一幅圖常常需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有了數字化制圖手段後,幾天就能完成。”
剛剛從南北疆外業一線歸來的大隊政委梁躍輝接過話茬說:“從刻圖筆到數字化儀器,從繪圖桌到計算機,從航片測圖到衛片測圖,軍事測繪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得益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軍事測繪事業還將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在新的征程上,我們需要‘吃苦英雄’,更需要‘知識英雄’。”
梁躍輝說,近年來,大隊與有關院校和科研院所聯繫,形成了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目前,98%的幹部通過了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大學本科學歷的軍官達到100%,一批博士、碩士活躍在萬裡邊關,先後攻克數字化地圖制作、解析測圖儀格式轉換等技術難題40多個,野戰測繪保障系統、大比例尺數字測圖系統等10多項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獎。
官兵們講述身邊發生的變化,越講越興奮,榮譽室裡充滿歡聲笑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