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6日電/英國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15日在英國《衛報》發表評論文章,質疑“反恐戰爭”概念,稱此概念遭“誤導和誤解”。
言論發表於印度孟買遭遇恐怖襲擊7周後、以色列持續打擊加沙時、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卸任5天前,時機選擇頗耐人尋味,也因此引起世界多家主流媒體關注。
挑戰概念
新華網報道,米利班德文章說,“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不久,美國提出“反恐戰爭”概念。這一概念起初收到團結民衆的積極效果,最終卻被“誤導和誤解”。
他分析,“反恐戰爭”理念予人存在一體化跨國敵對集團的印象。這個集團由烏薩馬.本.拉丹及其領導的恐怖組織“基地”為代表。
實際情況是,各恐怖組織在動機和特性方面不盡相同,並不存在想像中的聯合體。儘管不同恐怖組織均採用恐怖手段以求達成目的,但它們目的並非一致,合作也體現“機會主義”特性。
米利班德認為,越是把恐怖組織劃為統一陣營,越是在溫和宗教團體與極端主義組織之間、正義與邪惡之間劃定簡單界線,就越是陷入企圖整合恐怖勢力人物的圈套。
米利班德還說,提出“反恐戰爭”概念,旨在團結民衆反對共同敵人,但團結不應建立在共同敵人基礎上,而應以共同價值觀和理念為基礎。
他說,恐怖分子成功挑起恐懼、分裂和仇恨,迫使各國使用暴力和壓迫手段回應恐怖。倘如此繼續,勝利將歸於恐怖分子,對恐怖分子的最佳回應乃“拒絕被威脅”。
聯繫實際
米利班德文章還聯繫實際說明,應對恐怖威脅最佳手段為依靠國際合作。
文章說,以“戰爭”為修辭,意味回應恐怖須以軍事手段為主;宣揚“反恐戰爭”即為宣揚使用武力。
米利班德以孟買恐怖襲擊為例說明,摧毀恐怖組織、審判恐怖分子固然重要,但印度、巴基斯坦兩國談判解決克什米爾領土爭端,才是消除地區恐怖陰影的根本。
一些分析師指出,涉嫌策劃、實施孟買襲擊的巴基斯坦“虔誠軍”武裝組織以克什米爾獨立為宗旨,襲擊孟買源自對印度阻礙克什米爾獨立的認知。一旦印巴就克什米爾問題消除分歧,“虔誠軍”即失去存在的價值基礎。
針對伊拉克問題,米利班德援引前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戴維.彼得雷烏斯將軍和其他美伊軍隊官員的話說:“軍隊無法依靠殺戮制止暴動和紛爭。”
他還說,以色列進攻加沙所引發爭議也與“反恐戰爭”概念有關。一些政治分析師認為,“戰爭”可為殺戮乃至種族滅絕提供借口。
“我們必須捍衛法律原則以回應恐怖主義,”米利班德說。
他認為,古巴關塔那摩美軍基地提供教訓說明,無論在國內或海外,人權和公民自由權都必須得到尊重。他支持美國當選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停止在關塔那摩關押恐怖嫌疑人的承諾。
媒體熱議
米利班德質疑“反恐戰爭”概念的言論引起多家世界主流媒體關注。《衛報》為米利班德文章刊登配合稿件,美聯社和法新社也摘要報道文章。
《衛報》配發稿件特別指出,米利班德發表質疑言論距布什離任僅差5天。布什正是“反恐戰爭”概念發明者。
《衛報》援引正在印度訪問的米利班德的話報道,英國政府2006年起就開始悄然停止使用“反恐戰爭”一詞。
按這家報紙說法,前首相托尼.布萊爾2007年去職後,越來越多英國官員公開表達對布什政府的厭倦,現階段更迫不及待盼望奧巴馬接過權柄。
米利班德14日在印度北部訪問時說,奧巴馬選定的國務卿人選希拉里.克林頓提出“靈巧實力”(snart power)概念,與他不謀而合。
“(美國)新政府一系列價值觀極大程度切合我所言價值觀和首要問題,”米利班德說。
希拉里13日以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就她出任國務卿舉行的確認聽證會為場合釋放信息,即奧巴馬政府將不會尋求孤立主義和單邊主義外交政策。
《衛報》分析,奧氏政府將避免使用“反恐戰爭”說法,使用較多體現“多邊主義”精神、較少體現軍事至上風格的策略應對全球範圍恐怖威脅。
美聯社說,為數衆多的英國官員已認定“反恐戰爭”概念模糊且過於簡單化。
法新社評論,米利班德文章首次“全面捨棄”布什政府的標誌性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