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19日電/長期和謝長廷有“瑜亮情結”的陳水扁,在他的獄中著作《台灣的十字架》中,首度完整披露他和謝長廷的“長扁情結”。
陳水扁在新書《台灣的十字架》第二部《台灣萬歲》中,提到2001年組閣,扁提名蘇貞昌,為了不讓謝難看,還應謝的要求,在演講稿中特別指出原本將派謝,但因為選戰考量而改選蘇。對民進黨去年“總統”選舉慘敗,扁說,早在2003年他挑選連任副手時,謝就對他說:“不是我,也不能有蘇(貞昌)就好。”
陳水扁在書中爆料,“2002年1月‘行政院’‘內閣’改組,他已經決定要由游錫堃‘組閣’,當時謝長廷繼林義雄後出任黨主席,他必須事先告訴主席他的決定,並希望他尋求年底市長的連任成功,以後還有的是機會。
陳水扁透露,他看得出謝長廷對於沒有接任“閣揆”的失望落莫之情,他鼓勵謝不要讓人誤會是市政不好,民調不高,畏戰落跑。為了證明高雄市綠色執政是經得起考驗的,應該留在高雄好好打拼,他在“中央”一定充分配合,全力支持年底的勝選連任。
陳水扁還爆料,“長廷兄要我順便幫一點小忙,我說沒問題。他希望我在隔天宣布游錫堃‘組閣’的記者會,特別提到,本來是我要給謝市長北上‘組閣’,但考量到謝市長與市民4年有約,不宜中途離開始作罷。
陳水扁說,他當然知道這樣的說法對游院長是不公平的,然而謝身兼黨主席,他的要求並不過分,游有裏子,謝有面子,歡喜就好,不要太計較。記者會的稿子,他真的按謝長廷的意思做了修改。
陳水扁指出,到了2003下半年,有一次在高雄與謝長廷單獨聚會裡,他被問到2004年副手搭檔的可能人選。謝說“不是我,也不能有蘇就好。”扁說,“我知道,我進一步告訴謝市長,我的決定是維持現狀最好。他完全同意。”
對於2008大選,針對謝長廷身兼黨主席與“總統”候選人。陳水扁也評論道,“主席如果抬轎不坐轎,做桶箍來箍桶,黨內問題會單純很多。否則主席不是調解者,反而是競爭者,只是讓局勢更混亂而已。”
“如果主席不選,主席最大,主席可以回鍋兼任‘閣揆’,集黨政大權於一身,有利於選戰指揮及戰力集中。要競逐大位者,全都離開院長位置,公平競爭。最後卡在主席堅持選到底,他準備多時,希望給他一次機會。經過兩次協調無功,只好放棄。”
陳水扁還抖出謝長廷健康狀況有問題的秘辛,指出,“候選人的‘健康’也是問題,造成戰力折損,非常可惜。‘選舉無師父,拚就有’。9月27日的‘扭傷’開始,一直到3月22日投票,整整半年時間,候選人的活動、場次,包括拜廟、握手、照相、授旗、演講、掃街都沒辦法‘正常化’,特別在最後一個月,每天看到候選人在台北競選總部跑10點半記者會,著實令人擔心。”
最後,關於選舉戰略,陳水扁也認為有三點值得檢討:
“第一、三大切割對不對?切割‘立委’選舉、切割行政團隊、切割‘總統’。這種切割策略使得戰力變小,不會變大。‘總統’做不好要切割,如何訴求再給機會?‘立委’選舉是‘總統’大選的前哨站,‘立委’選贏的骨牌效應遠比等待鐘擺更可靠。至於8年政績,大家都有參與過,都有貢獻,為何沒信心,一定要切割?”
“第二、不打團體戰,只突顯個人特質好不好?馬英九是政治明星,謝要和他比個人特質,包括扁在內,必輸無疑。選‘總統’不比“中央”執政,去比地方市政就很奇怪,除非綠卡可以致命一擊,打了2個月,歹戲拖棚,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
“民進黨‘立委’基本盤是40%,‘總統’基本盤應該有45%,選戰策略在45%與5%的選擇,扁主張鞏固凝聚45%,就有另外的5%,是45%的基本盤幫我們去拉另外的5%,自然過半。謝總部卻認為這45%是固定的,不必努力爭取,為了另外的5%,必須要去拉許信良、陳耀昌、李登輝等勢力,結果5%沒拉到,45%變成41%。”
“第三、放棄入聯公投的訴求,聰明不聰明?台灣的選舉跟別的‘國家’不同,中國因素佔了很大的比重。2004年連任成功,防衛性公投的舉行,‘歷史上的第一次,全世界都在看’,公投成為選戰主軸是一大原因。2008年國民黨以返聯公投反制入聯公投,足見入聯公投的厲害與重要。有人在美中聯手打壓下怕了,退縮了,甚至認為入聯公投是票房毒藥,造成最後的70天,入聯公投的台灣牌不見了,只剩下綠卡,終於卡住綠營的綠色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