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揚子晚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說,不足的歸不足,不公的歸不公,鐵路部門不要以“資源不足”來掩飾“分配不公”,不要用“建設鐵路網”的遙遠藍圖來迴避公眾對鐵路腐敗的質疑。
文章指出,沒錯,按人頭計算的話,火車票確實是稀缺資源,如果賣票買票遊戲規則是公平的,大家公平競爭稀缺的火車票資源,每個人買不到票的機會均等──如果規則是公平的,即使排了很久隊也沒有買到票,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那是人家起得比自己更早、排隊時間比自己更長或者運氣比自己好。稀缺並不必然讓人痛恨,匱乏並不必然讓人抱怨,只要是大家公平地承受稀缺,大家就能心平氣和地接受現實。
民眾對一票難求怨聲載道的根源正在於,大家並非平等地承受“一票難求”,有人排隊許多天、排在第一個都買不到一張車票,而少數人也許既不用排隊,也不用發愁,更不用花高價,可以通過某些關係輕易獲得火車票。由於鐵路壟斷體制的存在,鐵路掌握著火車票這種春運時最稀缺資源的分配權,在制度不透明和監管缺位的制度語境中,掌握著分配權的鐵路內部人士很容易濫用這種權力──由於公眾經常從媒體上看到“鐵路員工內部倒票”的醜聞,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人一票難求有人輕易獲得,買不到票的人再也難以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一票難求了,而是會對鐵路部門極不信任,總覺得是他們內部的倒票導致了一票難求,奪走了自己買到票的機會。這種集體焦慮中,他們會把買不到票的怨氣都發洩到鐵道部身上,並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鐵路部門──近段時間北京站“刷票視頻事件”引起的公眾炮轟,就是這種情緒的反應。
文章認為,所以,面對春運民怨,鐵路部門不要再以“加快鐵路網建設”來轉移話題和迴避民怨最直接的指向了,你無能力立即解決不足問題,起碼能首先解決不公問題,讓買票賣票透明化,讓鐵路權力可被公眾監督,讓獲得火車票的機會均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