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七:總統要敢於講真話,對民衆做到真實坦蕩
伊拉克戰爭開始之後的數年間,布什總統一直在向公衆堅持他的樂觀估計。在2006年10月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布什總統仍然堅稱,“我們肯定是勝利了。”雖然是處於戰爭形勢的最低谷,他的盲目自信言論“我們勝利了”仍然是他的口頭禪。在當時,任何能看到電視屏幕的人都知道戰爭形勢越來越惡化了。2005年2月5日,新一任的國家安全顧問史蒂芬-哈德利向布什總統提交了一份關於布什首屆任期內美軍占領伊拉克若干問題的機密評估報告。哈德利說,“在政策部署方面,我的評估分值是B-。在政策執行方面,我的評估分值則是D-。”後來,布什總統也承認,他其實早已清楚伊拉克政策並不可行。連美國總統都承認政策的失敗,那美軍怎麼可能贏得勝利?
“911”事件後,布什總統曾經表示,反恐戰爭將可能會持續一個時代,美國本土還有可能會遭遇其他恐怖襲擊。這一番率真的講話體現著布什總統偉大的領導能力,贏得了史無前例的威望。如果總統能够發出現實主義聲音,那他總有可能成為偉大的總統。
教訓八:總統應把崇高的理想和有效的執行相結合
2003年,布什總統曾經說過,“我認為我們有義務去解放人民。”我們可以相信,他當時確實希望能够為阿富汗和伊拉克人民帶去真正的民主。2005年,在準備他的第二任就職演說稿時,布什告訴他的首席撰稿人邁克爾-格爾森,“美國的未來和安全將依賴於自由的傳播。”布什的理想讓格爾森頗費了一番腦筋,最終他把布什的外交政策寫成了好象愛因斯坦的宇宙統一場論那樣具有劃時代意義。在這份長達17分鐘的演講稿中,布什總統的理想似乎不亞於“全世界暴政的終結”。
但是,這種崇高的理想卻常常蒙蔽了布什政府的眼睛,使他們根本看不到後來對民主的瘋狂破壞。比如,2005年,布什總統和他的戰爭內閣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伊拉克推行自由選舉,但是這種選舉也導致了2006年伊拉克宗派主義暴力活動的爆發。
教訓九:總統應具有戰略眼光,能制定長遠規劃
只有總統或者國安安全顧問才有權組建機構去專門研究政府的下一步戰略。然後,政府再根據這種戰略去制定詳細、可行的戰術計劃。至於戰術計劃的執行,則相對較為容易,當然這通常也需要總統的介入和參與。但是,評價一個總統的功過是非和能力,不是根據他日常處理危機的能力,而是他的長遠計劃成功與否。例如,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作戰計劃僅僅關注敵軍的多少與強弱,很少有人關注塔利班和社會復興黨失敗後可能會帶來的問題和危機。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政策,如解散伊拉克軍隊、逼迫社會復興黨成員離開政府機構以及廢除最初的伊拉克政府委員會,這些都是在伊拉克當地制定的,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總統均沒有介入。
現在,加沙戰爭將考驗當選總統奧巴馬的智慧和能力。奧巴馬應該牢記布什政府的教訓,制定長遠的規劃。1993年,克林頓總統上台時曾承諾要在前兩年內削減聯邦財政赤字。最初的計劃看起來很不穩定,因此克林頓政府為之預熱了一年多。但是,他們仍然堅持削減聯邦開支和增加稅收的基本戰略不變。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戰略計劃,寧願犧牲當前短期的代價以贏得長遠目標的實現。這種基本戰略為克林頓時期的經濟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訓十:政策的制定應該具備透明度
即使是發生於白宮中的幕後故事,總統也應該把一些真相公之於衆。2008年3月8日,哈德利發表了一篇特別評論,公開解釋了布什政府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真實難處。哈德利說,“總統將因此更有權威,更加自信。”總統應該以一種中立、公正的態度與一些重要顧問進行辯論和討論。在其任期內,總統應該將一些內幕故事公開,至少是部分公開。但是,通常最應該公開的版本都要很晚才會公開出來。等到公開時,它已經過時而成為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