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4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說,自一九九二年政府通過“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以來,兩岸貿易往來日益密切,台商投資大陸也逐漸增多,目前大陸為我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及第二大進口夥伴,台灣從大陸賺取超過三千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在兩岸經貿關係如此密切的狀況之下,兩岸實有必要降低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讓雙方貿易往來更為順暢。
過去台灣方面希望與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大陸則是較傾向與台灣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CEPA),經過兩岸政黨及學術等各方面管道溝通後,大陸方面同意馬英九提出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CECA),作為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協議名稱。在敏感性的名稱問題解決後,接下來就看兩岸海基、海協兩會如何去協商落實。
社評說,然而,最近卻有些政治人物污衊CECA,認為是向大陸傾斜,台灣將徹底“香港化”,並且說兩岸若簽署CECA,大陸的廉價勞工及農產品將會長趨而入,台灣勞工的工作機會以及台灣農業將會被大陸農產品所擊垮。對於這種似是而非、沒有根據的言論,我門實有必要加以駁斥。
首先,CECA只是兩個經濟體間的一種協議,名稱並無矮化與否的問題,我們應該關心的是兩岸簽署CECA的實質內容,如何使兩岸經貿往來更加順暢。很遺憾,台灣少數人士在兩岸尚未開啟協商之前,就一概否定CECA,這種心態不但是不顧兩岸經貿往來密切的現實,也將會影響兩岸經貿更進一步的發展。
其次,自二○○八年六月兩岸恢復協商以來,雙方一共簽署六項協議,使兩岸大三通及大陸觀光客來台等措施具體實現。兩岸簽署協議秉持對等尊嚴的原則,並無矮化任何一方,台灣也無“香港化”或“地方化”。過去兩岸簽署協議就是秉持對等尊嚴的原則,現在及未來也是,絕無少數人士所說的向大陸傾斜及香港化的問題。
第三,目前台灣藉由兩岸經貿往來,賺取大量外匯,同時也為我經濟成長注入一股源頭活水,這是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利的事,政府該做的是如何讓兩岸經貿往來更為順暢,持續為台灣經濟注入成長的動力,絕對不是一句向大陸傾斜就可以抹煞兩岸經貿往來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
第四,在兩岸簽署CECA的協商過程中,台方完全有主動權,對於台方有利的事項可以優先推動實施,對於台方有負面影響的事項可以暫緩,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國在簽署FTA時,大都會列有早期收穫條款(Early Harvest),讓雙方有共識的事項先行,雙方沒共識的事項持續磋商。因此,在兩岸協商CECA的過程中,有關大陸勞工及大陸農產品進口的問題,我們可以加以反對,甚至不列入協商項目,所以兩岸簽署CECA絕對不會有大陸的廉價勞工及農產品長趨直入的問題。
最後,在經濟進入全球化時代,同時亞洲其他國家進行大規模經濟整合之際,如東協加三,台灣若被單獨排除在外,勢必會對台灣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可能造成台灣經濟被國際社會被邊緣化的危機,政府必須要及早因應。眾所周知,雖然台灣已經加入WTO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但如果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對立,對於整個世界經濟方興未艾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及自由貿易區,如ASEAN自由貿易區或ASEAN+1自由貿易區,也會因大陸的強力反對而無法加入,甚至台灣尋求與自身經貿關係密切的美國、日本、歐盟、新加坡等國簽署FTA也會障礙重重,其結果會導致台灣經濟被國際社會邊緣化。
所以台灣當務之急,是建立和平、和諧與合作的兩岸關係,並進而加強兩岸經貿合作,與大陸洽談台灣參與國際經組織的問題,才是斧底抽薪之計。只要台灣與中國大陸洽簽CECA或是建立更高形式的合作組織,如兩岸共同市場,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FTA的外在政治障礙就比較容易排除,台灣即可就純經濟角度來與其他國家洽談。
社評指出,所幸,當前兩岸人民已共同體認到,兩岸發展和平穩定的關係,對兩岸人民最有利,希望兩岸儘速協商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長期和平、穩定、繁榮的互動架構,為兩岸後代子孫開創一個安全、安定、永續的生活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