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中國應主動謀求更多國際空間 制定制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6 14:14:37  


 
  要讓世界認識中國的價值

  中國經濟在這次危機中之所以沒有受到像西方那樣大的影響,一方面因為中國的金融經濟的成分在整個經濟體上不像西方那麼多;但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就是中國的經濟金融改革已經領先西方一步。在很多方面,例如如何處理市場和政府的關係,外貿和內需的關係,金融規制等等方面,中國有教訓也有寶貴的經驗。西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把批評中國作為己任,但忘掉了如何去改善本身的制度體系了。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在處理危機中,中國現在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正如溫家寶總理這次歐洲之行所強調的,要把中國內部的事弄好,同時不會推卸中國力所能及的國際責任。要應付危機和解決危機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有效的辦法就是富國和新興國家必須共同承擔責任。但實際情況則不然。富有國家總千方百計地想把金融危機的責任推給新興國家,比如將金融危機的責任指向中國等等。中國則強調既要把自己救活,另一方面也要和國際社會共度危機。這種做法不只謀求一己之利,同時也照顧到國際社會的公共利益,更容易贏得國際尊重。

  金融危機無疑為中國提供了與西方展開制度競爭乃至價值競爭的機會。但這並不同於西方的價值輸出(屬於帶有強制條件的“硬”輸出)。中國只是提供自己有用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不過筆者以為,目前中國還遠遠沒有把隱含於自己經濟實踐裡面的價值觀充分提煉出來,這是令人遺憾的地方。如果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那麼中國一定要提供一種價值。西方過去認為中國的價值不如它們的價值,在和中國打交道過程中,經常充當指手畫腳的“老師”,那麼這次金融危機就給了他們一個深刻的教訓。但要改變西方對中國的看法,認識中國的價值,中國自己必須告訴他們中國的價值是什麼。

  用經濟實力爭取政治空間

  外交不僅可以為經濟服務,必要時經濟也可以為外交服務。經濟和外交是相輔相承的兩個方面。美國和西方就很善於利用其經濟實力爭取政治甚至戰略空間。金融危機也給中國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危機促使西方在意識形態方面有所收斂,但並不意味著中國利用西方對中國的需要,就可以換取比如承諾不接見達賴這樣的政治利益,因為西方政治的多元性依然存在。由於政權更替比較頻繁,所以很難保證其政策的連貫性,現在的當權者也許出於眼前考慮暫時放棄冒險,但很難保證繼任者能延續這一承諾。

  但金融危機需要各國共度時艱,中國重視別國,別國也要尊重中國,如果誰老是欺負中國的話,中國也可以拒絕與其合作。重要的是要把對方的行為與其國家利益聯繫起來,告訴他們,欺負中國的結果反而可能會給它自身的國家利益造成損害。這樣做比批評某一個政治家的行為更為有效。很顯然,政治人物是流動的,而國家利益是永恆的。

  不過,金融危機固然為中國提升外交空間提供了機會,但也可以預見,在西方對華交往中,意識形態這個東西不可能完全消失。不管你做得多麼好,總會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意見。更何況,在對付金融危機時刻,並不意味著國家間沒有不同的利益。有不同的利益,不同形式的衝突就在所難免。對此,中國必須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