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中國的金融體系保持基本穩定。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進行了一系列金融體系的大規模的整頓和改革。尤其是通過全面的制度建設,以及相對仍較為封閉保守的現實狀況,使得中國金融業在此次危機受到的衝擊比較小。這種穩定的金融環境,在保證提供穩定金融服務的同時,給國家的貨幣政策在危機時期支持經濟復甦提供了良好的巨大的實施條件,也給宏觀調控政策創造了巨大的彈性空間。
反觀歐美金融,以衍生產品的泡沫破滅為特征的此次金融海嘯,幾乎使華爾街、倫敦和其他歐洲的金融市場徹底崩盤。從直接融資到間接融資、從商業銀行到投資銀行、從資本市場到銀行間市場,皆已傷筋動骨、積重難返。不僅金融業本身問題多多,還需要歐美各國政府的大規模資金救助,足見歐美金融體系對於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基本上已經癱瘓。今年初,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強調,美國經濟的復甦僅靠財政政策是不够的,必須要靠金融系統,所以呼籲奧巴馬政府必須繼續大規模地拯救金融體系。這包含著兩方面的信息,一是金融體系對恢復經濟作用重要;二是金融體系問題仍然非常嚴重,現在不但發揮不了作用,還急需政府的救援。如此看來,需要美國和歐洲的金融體系先行恢復,才能實施對整體經濟的恢復,可見歐美經濟危機的的嚴重性和恢復難度。
第四更重要的是,中國本身擁有龐大的市場——內需潛力。30年來經濟的持續增長,大大改善了13億人口的生活水準。社會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簡單溫飽式的衣食住行,已經被住房、汽車、各式各樣的電器、旅遊等等時尚消費追求所取代。經歷此番世界經濟“突變”,中國深刻認識到對外需高依存度增長模式的脆弱性,從而形成全面拉動內需,防止經濟大幅下滑,推動經濟恢復增長的共識。而拉動內需就是拉動投資和消費,特別是消費增長方面的拉動。面對外需大幅下降,外部消費市場萎縮,惟有迅速穩定就業,啓動新農村建設項目以及鐵路、公路、電網、供水、水利建設,加大其他民生工程的建設力度,提升農民收入,中國完全可以依靠內部消費增長,特別是邊際消費傾向很高的農村消費增長,吸收出口增長下降部分,穩定保持經濟的發展。同時,還要看到美國在後次貸危機時代,可能改變其向全世界借錢,以過度消費來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這無疑將阻滯中國原有依賴出口的發展模式,而落力拉動內需既兼顧短期應對策略,也將形成長期發展的戰略方針,無形中較早實現中國增長方式的轉變,真正把危機變成了新的機遇。
可以預料的是,隨著各項經濟刺激計劃的陸續實施和積極脫困政策措施的落實到位,中國必當形成更加自主的經濟發展方式,通過突破一個個難題,率先走出危機,復甦經濟是大有可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