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上海戶籍制度鬆動了。浦東區先行允許居住證轉辦戶籍,這給了上百萬持居住證者以正式入籍上海的一線希望之光。此番上海的戶籍新政,能否撬動中國大城市戶籍改革的堅冰,並引發全國範圍的連鎖效應,已成為這場改革的最大看點。
《時代周報》報道,自從上海市長韓正在兩會上宣布今年2月將出台人才居住證轉戶籍辦法,在滬上一家美資公司工作的陳東升感到自己好事將近,在上海打拼了十年,陳東升第一次感到上海戶口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
陳東升說,自從2005年辦了居住證之後,每年都會去申請一次上海戶口,但都被一一駁回,每次都卡在“大專學歷”和“畢業院校非211”。我每年為上海僅個人所得稅就交了好幾萬,而且我所在行業是上海目前最需要大力發展的先進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可最終卻屢次卡在學歷上,覺得很不是滋味。”陳東升所在的上海公司,總共200多人,有80%以上都是新上海人,其中不少人面臨同樣的落戶問題。
戶籍制約長三角發展
因戶籍影響人才引進的情況在全國決不是個別現象,該問題亦是歷年來各地兩會始終熱議卻難以解決的疑難雜症。在上海,這一問題最為突出的當屬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
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小龍說,去年曾委托調查園區內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海歸人才如何在滬安家的情況,結果發現人才瓶頸中落戶問題首當其衝。
去年的上海兩會上,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在客觀分析上海擁有哪些資源時就曾說:“上海沒有特別的資源,只有人才……”而韓正在不久前的張江領導小組會議上亦給張江人提要求:一定要突破人才瓶頸。
在今年上海兩會之前,劉小龍幾次赴京開會,其中心亦是圍繞“人才”。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於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根據該計劃,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中國將在未來5—10年引進海外千名高端人才,俗稱“千人計劃”。
劉小龍說:“‘千人計劃’的核心內容,即讓這些人才一回國就馬上給予其全部國民待遇,解決其後顧之憂。”據劉小龍透露,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在不久前的中央人才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倡地方要用活“千人計劃”,強調“各地要放大”。
成立於1992年7月的張江高科技園區,是國家級的高新技術園區,是浦東新區四個重點開發小區之一,亦是國家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目前,上海張江聚積著12萬各類人才,其中,有9000多人屬於海歸派,除部分頂尖人才在引進時同時解決其戶口問題之外,其他人才皆面臨落戶問題。
“現在有很多人議論說真正的人才是不在乎上海戶口的,這種說法我覺得是錯誤的。”劉小龍表示,“戶口能够讓人有歸屬感,如果讓人才始終有‘漂浮’的感覺,這種人才是不穩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