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9日電/2月17日上午7時,舊金山日落區風雨交加,德嫂(化名)卻絲毫不敢怠慢,她要趕在垃圾車裝走垃圾之前,對垃圾桶逐個搜索,翻出一些能賣錢的瓶瓶罐罐。每逢到了清倒垃圾的日子,在日落區、列治文區等居民區,常常可以看到類似德嫂勤奮的身影,起早貪黑的在垃圾桶里“淘寶”。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年逾60歲的來娣加入了拾荒者的行列已有三年,她操著濃濃的開平口音戲稱自己是“垃圾婆”。她說,孫女、外孫都在灣區讀高中和大學,用不著他和老頭子費心。她不想成為子女的負擔,但他們年齡大、英文差,大半年都找不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只好每天都以垃圾為伍。
入行第一天,倆老不敢告訴子女。他們均套上深顔色的連頭風衣,帶上墨鏡,提著兩個手挽袋,夫人來娣把風,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來娣就以咳嗽為暗號,丈夫馬上停止行動。一個月下來,老夫妻竟然有了將近200美元的收入。如是者兩個多月過去,直至有一天,回到家後衣服上的臟東西洗不掉才讓女兒發現。他們好不容易說服了兒女們,讓他們去“淘寶”。三年下來,積累了不少經驗,也攢下了一筆收入。
放下身段 臉皮要厚
來娣扳著手指講起她的撿垃圾“經”:第一,要放下身段,臉皮要厚。“我們不偷不搶,全憑雙手勞動,賺的都是血汗錢”,為的是養家糊口,間接刺激了消費,也讓國家減少了負擔。第二,要勤快,多動腦。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是最近因為經濟不景氣,拾荒者的行列中出現了不少新面孔。因此,要走遠一點、多走一些,更要隨機應變,才能保證收獲。要掌握每條街收倒垃圾的日子,晚飯後和第二天垃圾車來之前,都是“淘寶”的黃金時間。另外,每逢節假日,在金門公園和小區舉型的各種活動,都給他們帶來不少額外收獲。第三,要注意安全。要避開狗和形跡可疑的人,要穿上手套和運動鞋,不要被玻璃或鐵釘劃傷,要注意交通安全。
在金門公園旁的一家環保回收站有30年的歷史,頗具規模。由於收購價格比較公道,在拾荒者中頗有聲望。一些有條件的行家舍近求遠,常常開著小車,把收集到的瓶瓶罐罐帶到這里。一身嘻皮仕打扮的收購站主管Charlie Lamar介紹,1989年他到此工作,回收物品的分類越來越細,涉及的範圍也越來越多。他說,光顧這里的大半是華裔,他們很勤奮,運來的回收品數量最多。來自台山的安娜與她的“土著仔”老公對市內的多個收購站的情況了如指掌。她說,每家收購站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有的路途方便,但收購的品種單一;有的收購的定價高,但工作人員態度惡劣;有些收購的品種多,但收購價格便宜。
拾荒者多 競爭激烈
在加利福尼亞街與Hyde街交界處的CALA Foods商店樓下停車場,有一家華裔經營的環保回收站。負責人不願接受采訪,倒是幾位前來光顧的李姨、覃先生和餘太太滔滔不絕的講述自己的“淘寶”經歷。他們都住在華埠,由於當地沒有設回收站,他們只好挑著、推著數十磅的瓶罐,沿著崎嶇的山路,步行將近一個小時的路程,換來一、二十元的血汗錢。覃先生說,在唐人街拾荒者衆多,競爭非常激烈。他憑著與幾家酒樓多年的交情,以搞衛生為條件,換得了酒家每天清理出來的塑料水瓶和汽水罐。李姨認為“撿垃圾”不丟人,自食其力,總比一些向政府和社會“攤大手板”要高尚得多。
社會怎麼看待拾荒者?東灣曾有拾荒者因為從垃圾筒撿垃圾被檢控;也有的拾荒者肆意翻動垃圾筒搞得地面烏煙瘴氣,造成住戶的反感。
舊金山環保局小區環保計劃主任溫愛薇認為,拾荒者通過個體的努力,收集散落在各地的可循環再用物品,不但對環境衛生起到積極的作用,更是變廢為寶。但她就希望拾荒者能避免對公衆造成滋擾,才能獲得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