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開發是中策,軍事嚇阻是下策
葉自成:在東海、南海權益遭遇挑戰時,我認為中國可以實行和平解決、經濟開發和軍事威懾結合的戰略:
一是和平解決是上策,應力爭,但不抱太大希望,應兩條腿走路。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規定,各方應當以自我克制,不採取行動擴大爭議,但現在越南、菲律賓都實際上不遵守的情況下,這一文件似乎只成了束縛中國行動的一條繩子,中國克制,其他方不克制;中國不擴大爭議,其他方要擴大爭議;中國共同開發,其他方不和你共同開發,中國大量的海上權益被其他方嚴重損害。在這種條件下,中國應當與其他方展開嚴正的政治外交交涉:要麼共同遵守這一宣言,實現利益共用,中國可以在共同開發上承擔多一些的義務和責任;要麼中國將重新考慮這一宣言,或者宣佈退出這一宣言;不能將解決問題的希望寄託在其他方的善意上。
二是適當的軍事威懾。為維護中國的合法海洋權益,中國可以適當的實施軍事嚇阻政策,主要目的在於制止其他有關方單方面破壞《南海宣言》的行動,加大在南海的軍事演習力度,對在這一海域非法進行經濟開採和開發的外國經濟體施加壓力,使其明白在這一海域進行經濟活動會有巨大的政治風險。當然,這是下策,不得已而用之。
三是啟動經濟開發南海的戰略計劃,以經濟行為應對其他方的經濟行為。這是中策,但可能也是在目前情況下中國能採取的最好的行動。中國也不能乾等、苦等和傻等,必須馬上啟動實際開發南海的經濟安排,加大在南海中國控制區域內的經濟開發的行動,放開民間參與的條件,給予民間資本參與開發的優惠政策。四萬億擴大內需的計劃中,沒有擴大海洋經濟開發的安排是一個失誤。可以設立國際共同開發區域,歡迎國際資本,也歡迎東盟各方,尤其是與中國有爭議的各方參加到有共同開發中來;作為啟動這一戰略安排的突破口,中國可以倣照特區模式,設立西沙特別經濟開發區,直屬中央管轄;在台灣問題已經出現重大變化的情況下,還可以考慮實行兩岸共贏的開發戰略,以台灣為主,對南海最大的島嶼太平島實施兩岸共同開發計劃。
中國應擁有藍水海軍
記者:有人認為中國海軍遠洋護航是“亮劍”,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宋曉軍:我不同意“亮劍”的觀點,說的直接一點,這僅僅是一種小心翼翼的嘗試。中國建立藍水海軍不是同意不同意的問題,而是中國現代化發展的一個必然邏輯結果,除非中國放棄了以工業化和城市化為主題的國家現代化進程。關鍵的問題是,如果我們不能正視這個問題,就缺乏規劃和中長期發展戰略的制定。實力不是一天后就能有的,但是首先要想有,接下來是怎麼操作能達到的問題。
楊毅:我不太贊成“亮劍”這種說法。電視連續劇《亮劍》我從頭到尾都看過了,非常好,它體現了一代中國軍人在戰爭年代面對敵人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但是我們派軍艦赴亞丁灣和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是履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保護國家利益,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是到處炫耀武力。
至於建設“藍水海軍”,這是個敏感問題。當前國外最關注的就是我們的海軍,其中最主要的聚焦點就是中國是否利用強大的“藍水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進行海外擴張,追求霸權。對此,我個人的看法是,中國需要發展遠洋行動能力的海軍,目的是維護國家利益和維護世界和平。關鍵是我們如何使用這樣的“藍水海軍”力量?
我們發展具有遠洋行動能力的海軍,它既要能夠保護我們的領海主權不受侵犯,同時也能維護國際貿易和能源供應運輸線的開放和安全,這是對國際社會的貢獻,同時也是有利於我們國家的能源進口、商品進出口,也是我們國家經濟繼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這兩者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進和相互依存的。我們現在、將來都不會追求海上霸權。這點是肯定的,毫無疑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