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公佈為主要標誌,粵港合作進入第三階段。由於內地的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如今已經有廣東、山東、江蘇等三個省份的GDP超過了香港;客觀而言,內地的很多地方已經不必像三十年前那樣,對香港“需仰視才見”;平等互利的要求,既是主觀的願望,也是客觀的必然。中國內地經濟的市場化早已滲透到每一個角落,不可能不影響到內地官員的思維方式。而一方官員的政績,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經濟發展體現的。所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地方官員理所當然的堅持,他們對本地區經濟發展不利的事情當然不願意做。
在這種雙方經濟發展水平拉近,經濟總體實力匹敵,市場經濟理念在中國內地深入人心的狀況下,內地包括珠三角對於港人提出的一些“無利可圖”甚至“為他人做嫁衣裳”的“合作要求”,當然可以用“不符合市場經濟”、“缺乏市場效益”加以拒絕。應該說,香港需要深刻反思自己,不能對自己的利益用“市場經濟原則”衡量,對內地用“社會主義的老眼光”尋求利益。從現在起,牢牢樹立“雙贏”的觀念,凡事想到要互惠互利,使粵港合作能夠借港珠澳大橋這樣的大型跨境項目,積累平等合作的經驗,使粵港合作順利進入“互利雙贏”的第三階段。
由於《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與粵港合作的第三階段關係密切,筆者認為,香港各界也應該仔細解讀、精準理解這個去年底經國務院審批通過而後推出的重要文件。
例如,在“創新合作方式”部分,文件稱“支持粵港澳三地在中央有關部門指導下,擴大就合作事宜進行自主協商的範圍。鼓勵在協商一致的前提下,與港澳共同編制區域合作規劃。完善粵港、粵澳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機制,增強聯席會議推動合作的實際效用。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的原則,進一步發揮企業和社會組織的作用。”而在“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對接”部分,《綱要》強調要“本著互惠互補的原則”。
如果香港仔細推敲其中的含義,應該對“擴大自主協商範圍”、“協商一致的前提下”、“堅持市場為主”、“本著互惠互補的原則”等觀點,給予高度重視。
因為這意味著,“堅持市場為主”就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原則,合作事宜要盡量通過市場機制加以協調,不能動輒通過政府干預,照顧某一方的利益。
“擴大自主協商範圍”,就意味著更多的事情,祗要是涉及香港與內地特別是珠三角的事務,將盡量由兩地先行商議,而不是動輒就要勞煩中央出面支持某一方。
至於“協商一致的前提下”,就意味著應該盡量將分歧在具體發生的兩地之間加以協商解決,“協商一致”是“前提”,“協商不一致”就可以作為擱置的理由。
“本著互惠互補的原則”,就意味著必須對參與合作的各方都是有利的,不能僅僅對某一方有利。更重要的,“互惠互利”是“原則”,而“原則”是絕不可以輕易違背的。違背“互惠互利”的原則,任何一方都有權加以拒絕。
《綱要》對於香港與珠三角如何合作還有很多值得深究的提法,確實值得認真領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