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環球時報援引南韓《中央日報》3月25日文章《南韓式“動態性變革”與中國式“變化”共存的唯一道路》,內容如下:
筆者在上海採訪時想起了愛因斯坦。在筆者看來,中國的力量同樣可以用相對論來解釋。中國的“品質”(經濟規模)已躍升至世界第三,在國際舞臺上分量越來越重。更可怕的是中國的發展速度。中國的變化十分迅速,以至於我們很難追上。
上海明年將舉辦世博會,這座城市正經歷著脫胎換骨的變化。新高樓拔地而起,道路也在建設中。以世博會為契機,上海發展將提升一個臺階,以其為中心的長三角經濟圈正成為亞洲最大的產業帶。
從中國經濟的基礎同樣能感受到“質”的變化。中國抓住全球性經濟危機的機會,將此前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的經濟結構轉變為內需主導型經濟。面對危機,中國特有的“變化的哲學”正散發出光芒。
如果說中國正在發生“變化”,南韓則正經歷著“動態性變革”,但中韓的變化性質並不相同。中國經濟的變化會持續下去,並具有強烈的能動性傾向。南韓的變革則是間歇性的。一旦勢頭興起就會突然出現,但轉瞬又會消失,因此“變革”很難戰勝“變化”。
儘管如此,近年來南韓還是很好地應對了中國的變化。上世紀90年代,中國製造產業飛速增長,南韓很多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到那裏。2000年後,很多南韓品牌越過萬里長城進軍中國市場,騎到了中國這只迅速長大的老虎背上。那未來如何呢?在黃埔江畔,一位南韓企業人士表示:“稍有不慎,南韓就會淪落到需要討好中國來求生存的境地”。他擔心如果南韓趕不上中國變化的腳步,就可能被中國牽著鼻子走。
我們不能一味批評這是過激想法。近年來,南韓之所以還能在中國面前保持發言權是因為有資本和先進技術。但提到資本,中國現在的錢已遠遠超過南韓。南韓的技術優勢還能保持多久也是未知數。不僅如此,中國以全球經濟危機為契機正發展成更強大的國家。不論外界如何評論,中國都會走自己的路。
提前判斷中國的發展方向並開發領先一步的技術,這是南韓的任務,也是實現“變革”與“變化”共存的唯一道路。中國不會伸出手來和沒有技術優勢的韓企做朋友。“難道我們要讓後代承受‘被中國牽著鼻子走’的痛苦嗎……”那位企業人士帶著點醉意,望著繁華的浦東金融街夜景,發出這樣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