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7日電/香港《信報財經新聞》今天社評說,中國率先帶頭挑戰美元的獨霸地位,引起的回響極大,另一股有力挑戰美國的力量歐盟,其貿易委員會秘書長David O'Sullivant表示,歐洲在統一貨幣方面經驗豐富,但在下月初召開的G20會議上提出此一主張顯然“事出突然;美元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優點。”
這些評論只屬官樣文章,但背後的潛台辭,是歐盟現階段不打算跟中國一道挑戰美元,也不準備在討論“超越主權的貨幣”議題上著力太多。眾所周知,歐洲的金融風暴嚴重程度絕不下於美國,救亡工作尚未結束,歐盟當然無力兼顧其他。
不過也有附和中國的聲音。以諾貝爾經濟獎得主Joseph Stiglitz等學者組成的聯合國專家小組本周草擬了一份報告,同樣呼籲另建新的全球儲備貨幣,取代目前美元獨大的地位;小組的報告又認為,新的全球儲備系統可行,甚至可以減輕因貿易失衡而造成的問題;可以說,美國在“海嘯”之後由於金融體系受到重創,國際社會對美國的監管能力和美元地位信心大打折扣,美元在短期內雖然可以保住霸主地位,但挑戰及質疑的聲音將一浪高於一浪。
社評指,在中國出招挑戰美元之際,國務院在周三宣布,上海到二○二○年將會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消息公布之後,本港不少評論繼續以滬港兩地哪一個可以成為真正“中心”加以發揮,但很明顯,中國作出此項決定,考慮點並不在內部各個城市之爭,而是因應金融海嘯之後中國決心要從貿易大國走向金融大國,因應產業升級而提升金融市場的實力而為,非如此中國無法跳出生產、出口、賺匯、購美元資產而成為儲備太多造成全球不平衡的“罪魁禍首”的惡性循環!
為了配合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上海市政府推出了《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草案)》,其內容包含了金融市場體系建設、金融功能區域布局、金融人才環境建設、金融創新、金融風險防範等各個方面,反映出中國政府要爭奪金融業龍頭地位的決心。
社評說,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中國奠定了“世界工廠”的地位,累積近二萬億美元的儲備,創造財富有了成績。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結果,是把國家財富的命運交託給美國聯儲局!如此不合理的現象,在金融海嘯之後益加明顯。如果上海建成了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國際化就可以減少外匯風險,並創造出一個內地的投資平台,為個人財富管理、企業財務以至國家儲備管理服務,而毋須事事透過境外的平台進行。
上海獲確立為國際金融中心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出台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一.五規劃》中,上海已開始準備成為人民幣貿易結算中心,“探索人民幣回籠、管理業務”,並研究設立國內外幣清算體系,務求令上海逐步發展成為人民幣金融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結算中心;事實上,早在內地幾個城市(以及香港)被納入為人民幣貿易結算的試點地區之前,上海在去年八月已經進行小額外幣兌換試點,早著先機,香港在這方面已落在上海之後。
要“打倒”美元的獨霸地位,建立一套新的國際貨幣體系,是既複雜而且遠遠超過“純金融”領域,涉及到國際政治和各個大國之間勢力的此消彼長,中國在目前“反美”的大氣候下提出建立超主權的國際貨幣,無疑是給美國吃了一記悶棍。IMF特別提款權(SDR)如果能發展成為包羅國際上幾種主要貨幣以供各國作儲備用途,也許是現階段國際金融改革的最大成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