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秀蓮想當“媒體大亨”,沒那麼容易。(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4月10日電(記者 林淑玲分析報導)呂秀蓮原本想在台灣辦晚報,結果《玉山午報》變成《玉山周報》,從試刊號只有少少的廣告看來,資金募集狀況並不理想。而周報要順利辦下去都很吃力了,遑論是每日出刊,必須投入更大人力、物力的午報。
今天推出試刊典藏版的《玉山周報》有兩大特色,一是“很綠”,二是“很呂秀蓮”,這兩個特色都注定《玉山周報》不可能打入主流媒體市場。政治旗幟鮮明的雜誌,在台灣一向很難生存,民進黨執政時大力扶植的幾本親綠周刊,《新台灣周刊》在扁政府下台後已停刊,即使是義美食品支持的《財經文化周刊》都已經改成月刊。今天推出的《玉山周報》內容與過去的《新台灣周刊》很類似,比較像是宣揚政治理念的讀物。
其實,呂秀蓮如果要好好辦一分“台灣派”或“本土派”的雜誌,雖是很辛苦,但若能集合民進黨支持者力量,也不是完全辦不到。問題就在,她把這本雜誌辦得“太呂秀蓮”了,很容易讓外界連結到“瑪莉副總統”(黨內高層常以她的英文名字Mary相稱)2012的偉大仰攻計劃。在這種情況下,她創刊時找綠營大老來捧捧場沒問題,要人家一路挺下去就很困難了。
辦媒體不是區區小錢就能打發,呂秀蓮在“副總統”任內募款很有一套,每年固定都辦募款餐會,做了不少外交、慈善工作。無奈人在人情在,財團又紛紛捲入扁案,呂現在要募款應該是很吃力。之前曾經傳出,陳水扁是她的金主,拿了不少錢出來讓她辦媒體,惟她否認。傳言究竟是不是真的,過一陣子應該就會真相大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