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當日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季度同比增長15%。《紐約時報》認為,數據反映了刺激經濟計劃的成效。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4月17日電(記者 梁卓鈞編譯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了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引起外國媒體廣泛報道,其中《紐約時報》“經濟快評”指出,中國經濟已經觸底,但要慎防投機熱潮。
文章說,中國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了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GDP增幅是自1992年公布季度GDP數據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不是一個好消息,但情況也不是太壞。中國第一季GDP增幅達6.1%,優於全世界。更重要的是,中國國務院推出的4萬億刺激經濟計劃開始見效,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刺激經濟計劃帶來的負面作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第一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近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為15%,這些數據均反映了刺激經濟計劃的成效。雖然出口總額大幅下降,但3月的情況已較2月為好,這顯示中國的經濟已經見底。
另外,法新社也引述渣打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中國經濟已經在第一季度觸底,未來二至三季,將隨著投資的增加而看到刺激經濟計劃的成效。
報道又引述美國著名投資銀行高盛的經濟學家宋宇(音,Yu Song)表示,中國刺激經濟計劃的效果較預期中來得快、來得強。
不過,《紐約時報》對於大幅增加的銀行貸款是否能進入具經濟效益的生產行業表示憂慮。
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消費者物價指數下降,股票價格上升,房地產交投也轉趨活躍,預示著新一輪投機熱潮的開始,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估計,新批出的銀行借貸中,有40%會被用作炒賣股票及房地產的“快錢”,中國可能解決了部份經濟問題,但也可能會觸發通貨膨脹,帶來不良結果。
而且,即使讓消費者得到金錢,他們也只會進行小額消費。要達成可持續的消費增長,中國必須把醫療改革這遠大的目標實踐出來,才能令消費者願意使用積蓄。然而,計劃仍然在構思中,故此《紐約時報》認為,中國要做到持續的消費增長,仍有一條漫長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