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面對中國大陸崛起 台灣不能遲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1 09:24:44  


  中評社台北4月21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的社論說,博鰲論壇才閉幕,兩岸三次江陳會即將上場。對兩岸而言,去年政黨再輪替,是兩岸交流回溫的重要轉捩點,今年則可能是兩岸更緊密互動合作的關鍵年。博鰲論壇是中國大陸年度國際級的經濟大會,今年,大陸卻毫不避諱地特別在正式議程中,納入兩岸經濟金融合作議題,意在向國際宣示:兩岸攜手對抗全球經濟危機;也直接回應馬英九之前的建議:在多邊之中納入雙邊。

  社論指出,大陸對台灣的“善意”,簡直可以舖天蓋地形容。開放大陸觀光客,台灣抱怨來台人數不足,政策指令下達,大陸各省市立刻在今年初遽增來台觀光客,動輒就是萬人團;馬英九在博鰲代表團行前,請團長錢復帶上十六個字:“同舟共濟,彼此扶持,深化合作,開創未來”,中國總理溫家寶隨即回應十六個字:“面向未來,捐棄前嫌,密切合作,攜手並進”。非但如此,錢溫會從預定廿分鐘延長為五十分鐘,溫家寶談得意猶未盡,錢復沒提的事,溫家寶反而主動提出,“ECFA也可以談”,讓錢復急乎乎地聲明他只是民間代表不具官方身分,不宜多言。

  大陸的急切不是沒有原因;從蔣經國末期開放兩岸交流以來,兩岸進程時有波折,溫家寶回贈馬英九的十六字箴言中的“捐棄前嫌”,顯有弦外之音。李登輝初掌大位,對岸也曾寄望甚殷,但執政後期即遇潛礁,從此戒急用忍,即使兩岸民間交流不斷,但政治對話常有齟齬;陳水扁執政初期,大陸同樣猶有期待,甚至曾試圖透過傳話管道打開窗口,但是,沒多久扁政府的兩岸政策就被獨派主張鎖死,積極管理取代了有效管理。馬英九上任以來,大陸領導階層強力放送他們的善意,卻對馬英九能不能有效、強勢地扭轉兩岸政治氣氛,猶有懷疑。

  這段兩岸關係緊張期長達十二、三年,民間交流無一日停滯,甚至愈來愈密切,期望交流獲利的民間業者,對政府政策不再期待,脫政策而先行的企業主所在多有,甚至不惜付出官司纏身的代價;但是,政治上兩岸氣氛丕變,從當年蔣經國說,“我是中國人,我也是台灣人。”到如今,“我是中國人”這五個字,彷彿成了台灣的禁詞,出生在大陸的星雲法師,不過在兩岸佛教論壇上說了這五個字,就面對嚴厲的批判,十二、三年形塑的兩岸政治氣氛,要在政黨再輪替後的短時間再逆轉,困難度有多高,可以想見。但,最重要的,好不容易重啟兩岸交流合作的契機,沒有人希望再橫生變數,使歷史機遇再次隨風而逝。

  然而,對台灣而言,兩岸緊密合作,符合台灣的利益,但這樣的合作到底會不會影響台灣的主體性,始終是一股暗流,牽動台灣內部敏感的統獨神經,甚至莫名所以的焦慮。這樣的焦慮不是完全沒道理,但不能因為焦慮阻礙了台灣的進步。

  社論說,兩岸初開放,大陸以台灣為師,饑渴的程度超乎想像,從股票市場到金融監管系統,從工廠管理到農產品改良,即使到現在,台灣經驗仍是大陸決策官員相當重視一環。相對的,台灣對大陸了解到底有多少?研究到底有多深?

  當台灣對與大陸合作交流欲拒還迎的同時,大陸已經加速與國際接軌。當中國大陸已經和六個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台灣能完全不理會嗎?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布局國際經濟金融戰略不可或缺的一環,各國張大了眼,期待中國大陸和亞洲成為衝破經濟危機的領頭羊,台灣不可能自外於亞洲區域經濟,更不可能無視國際經濟的大趨勢,悶著頭拒絕與大陸為伍。兩岸交流不可逆轉,不論政治形勢如何發展,兩岸進程的時間要拉得多長,有一點是確定的:恐懼與焦慮,絕對創造不出第二輪經濟奇蹟,面對崛起的中國大陸,台灣,需要魄力和膽氣。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