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全面開放市場:ECFA一旦簽訂,台灣市場門戶洞開,大陸產品大量登陸台灣市場,將衝擊到台灣傳統產業與農業。
政府已經不止一次對外聲明,與大陸簽訂ECFA,並不代表台灣將會完全開放所有的市場。兩岸進入實質磋商後,政府將援用世貿架構的“防衛機制”,採單邊優惠原則。世界各國簽定自由貿易協定時都有這種不對等的規定,以保障國內較需要保護的產業,絕不可能全面開放市場,即使要開放,也將採取逐步開放的態度,以避免衝擊相關產業。
尤其是農業更是台灣優先把關的產業,非但不會放寬大陸農產品進口,而且“農委會”還計劃在ECFA中,增加協助台灣農產品進一步進軍大陸市場的內容。由於兩岸農業議題的複雜性及敏感度,馬英九已明確宣示,兩岸簽署ECFA,仍將繼續管制830項中國大陸農產品進口,絕不會進一步擴大開放項目。另為順暢台農產品輸銷中國大陸,並確保台灣農業的研發成果,未來ECFA諮商時,包括農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建立兩岸動植物檢疫檢驗機制等,均將列為台灣優先諮商議題。
第五,失業率攀升:兩岸簽訂ECFA後,因關稅等貿易障礙解除,大量中國大陸低價產品更易傾銷台灣,將使原本以台灣內需市場為經營基本盤的傳統產業及農業部門大量倒閉或產能萎縮,減少勞動聘僱。整體估算,簽ECFA後將可能使台灣失業人數馬上增加十二萬兩千九百人;若加計波及效果,若依歷年“主計處”公布之失業波及乘數來推估,受失業波及的人數將達廿四萬五千餘人,甚至更多。
如前所述,雙方簽訂ECFA之後,並不代表會全面開放市場,多數現在禁止進口的商品,仍將維持現狀,民進黨的失業估算過於危言聳聽。反而若不儘早簽定ECFA,2010年東協10國與中國大陸將依其“自由貿易協定”大部分實施互免關稅,台灣廠商銷往大陸市場的產品將面臨高關稅稅障礙下,產業將被迫外移,嚴重衝擊台灣勞工就業機會。尤其以石化業、機械業、汽車零組件業、紡織業等產業最為嚴重。
“經濟部”舉石化業為例,目前台灣前述產業的產品銷往大陸市場的平均名目稅率為6.49%,但2010年東協10國與中國大陸將依其“自由貿易協定”大部分實施互免關稅,對競爭日愈激烈、利潤日漸微薄的台灣產業而言,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之際,影響更為嚴重,相關商品在大陸及東協等市場將喪失競爭力。屆時相關產業為求生存,只能選擇離開台灣,遠赴大陸或東南亞設廠,該產業員工將面臨失業。
第六, 自我矮化:簽訂ECFA即承認台灣與大陸是在一個中國架構下的“地區”與“地區”之關係,被矮化成“準附庸國”之地位。
民進黨執政時代,在意識型態的作祟下,在島內台獨口號喊的震天嘎響,卻造成兩岸關係緊張,拓展外交與貿易一再受挫。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台灣傳統“友邦”新加坡,本來要跟台灣簽署FTA加強雙邊貿易,民進黨政府卻堅持以台灣的名義簽訂,新國因而打退堂鼓,類似的例子不知凡幾,八年來導致台灣商機一再流失。
馬政府上任後,積極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雙方也有默契,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願意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兩岸因而在對等的地位上恢復協商,並進一步達成兩岸直航與開放陸客台來觀光等重大議題。
臺灣與大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也排除大陸中央與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所簽署的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所使用的“Arrangement(安排)”字眼,而改用“Agreement(協議)”。二個字有截然不同的意義,“Arrangement”代表中國大陸中央單邊開放市場,提供國內的特別行政區投資進入大陸市場的優惠待遇;而“Agreement”則是象徵兩個獨立對等“國家”或政治實體簽署的正式外交協定,與FTA地位相接近,何來被矮化之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