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民進黨已失去了與社會溝通的能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2 10:41:07  


  中評社台北5月12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憲法”保障人民集會遊行的權利;因此,只要民進黨高興,它可以年年遊行、月月遊行。甚至,若不怕得了動員疲乏症,要日日遊行亦無不可。但是,遊行是表達意見的手段,沒有任何一個想要執政的黨,會耽溺於“為了遊行而遊行”,因此,現在回到問題的本質,民進黨的遊行,究竟要訴求什麼?要表達什麼?

  社論說,幾無意外,民進黨五一七大規模抗爭,最主要的指控是,馬政府讓“主權”流失;不過,到目前為止,民進黨視為被統一第一步的、與大陸簽ECFA一事,馬政府仍限縮於經濟事務,由於台灣内部仍有疑慮,該議題尚未列入第四次江陳會議題,目前仍在爭取國內共識的階段。

  同時,今年五月台灣可望首度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雖然不是如台方原先期待的、由大會決議通過,但即使向來對國民黨採取較為批判態度的《經濟學人》雜誌,對於台灣能在三十八年後重返聯合國附屬組織,都視為是“健康的發展”。

  民進黨第二個要大規模抗爭的理由,就是要表達對“民主倒退”的憂慮,最大例證則是,民進黨執政時期並未修改的集遊法;而為挑戰這部不合理惡法,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放話,五一七要率領民進黨公職跨夜靜坐,二十四小時嗆馬。

  此時將集遊法做為動員焦點,凸顯的不只是國民黨的問題,更是民進黨的歷史錯誤,第一、如果集遊法是惡法,為何民進黨執政八年從未想要調整?第二、正因為如此,民進黨此時抗議集遊法,不但惹來昨是今非之譏,被社運團體視為是“割稻尾”,言論品質及影響力更是遠遠比不上那些振振有辭的弱勢團體。

  如果,連向來屬反對黨專長的集遊法戰役,民進黨都失去領導地位,一葉知秋,試問,民進黨還有那些戰場、空間可以發揮。國民黨一黨獨大,民進黨在“國會”只有二十七席“立委”,並不是民進黨失去影響力的主因,因為,黨外及民進黨創黨初期,“立委”人數更少,但是,從“國會”全面改選、司法人權、二二八轉型正義議題,當時的民進黨才是議題的設定者,站在歷史正確的那一方,就像魯迅形容的,“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社論指出,現在的民進黨,除了在“國會”演出鎖門自囚的鬧劇、或是動輒出手賞人耳光外,試問,針對他們過去相對擅長的“主權”議題,除了批馬外,民進黨又提出什麼對策?兩岸交流密切,民進黨除了重喊新三不之外,能不能提出建設性的方案?

  就如同喬治歐威爾形容二次大戰時期的英國,“當今的政治亂象,與語言的腐敗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民進黨在“國會”殿堂發言空洞無物,反映的正是民進黨失去與社會溝通的能力,甚而,也凸顯民進黨失去與自我對話的能力。

  一向以論述見長的民進黨,其之失去語言能力,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就人才層面而言,過去八年、尤其是後兩年扁家弊案陰影下,效忠扁家成為民進黨菁英的第一要務,而根基於忠誠度的排藍條款,其造成的後果更是集劣幣驅良幣之大成。有人戲言,三寶雖然落選,但是後起之秀的新三寶學歷卻都更高,則更顯示出,過去尚有形象牌“立委”空間的民進黨,現在卻淪為多人爭當三寶的處境。

  社論又說,更嚴重的是,為了挺扁,民進黨“立委”必須一再重複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話,自甘成為傀儡的後果是,語言及思考能力的喪失。讓民進黨更沒有藉口的是,在民進黨言之無物的同時,卻有NGO及學者連署發起“台海兩岸五十年維持和平運動連署”;發起連署者中,不乏堅定的台獨支持者,但是在基於化解台灣內部的統獨爭議,以及考量中國崛起等國際情勢後,他們還是試圖在顧及各方立場及利益的狀況下,提出具體方案,這些NGO過去和民進黨也有一定的關係。請問,現在的民進黨有能力參與這樣的對話嗎?

  確實,集會遊行是人民基本權利,但這並不表示,民進黨可以靠遊行重新得到人民支持,因為,一個政黨若不知道如何在“國會”進行論述、不知與社會的需求進行互動,就不可能在遊行中贏得支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