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12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的一篇特稿文章指出,民進黨在517又要走上街頭,甚至要加碼演出,在不申請路權下,在凱道上展開24小時靜坐活動,此舉一方面可以凸顯集遊法的爭議,另方面,也拉高對立、緊張的態勢,創造街頭抗爭的另一波高潮。
文章指出,民進黨失去政權後,不斷拉高分貝指責國民黨政府向中傾斜,但民進黨本身卻也陷入邊緣化的危機。由於在“國會”居於弱勢,又缺乏執政舞台,近一年來,出現多次群眾性集會,成為街頭運動的常客。
這一次民進黨選在馬英九就職滿周年前夕,發動517嗆馬保台的群眾運動,但隨著島內經濟開始回溫,原本看準景氣不佳而走上街頭的力道,隨之減弱。
民進黨在質疑國民黨兩岸政策時,自己也無法提出一套完整的兩岸經貿論述,無法說服社會大眾,也難以吸引到一些期待與對岸發展良性互動的企業和國際輿論的認同。
民進黨要凝聚517的力量,勢必得要加碼,於是又推出24小時靜坐活動。但弔詭的是,民進黨既然申請517路權,台北市政府有意開放518路權下,民進黨又不提出申請,希望以凸顯民進黨口中集遊惡法的荒謬。
民進黨的立場自相矛盾,當然有其背後的政治目的,但能否贏得社會大眾的信心,就看民進黨最後如何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