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汶川,寒氣逼人。在一個已經拆除的廢墟上,42歲的王林和妻子正用雙手費力地扒開廢墟,挑選著舊磚塊。他們平靜地說:每天,都能敲出五六百塊可以使用的磚;再過一個月,就攢够蓋新房的磚了……
人在,希望就在;有手,就有未來。廢墟中,板房旁,災區人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雙手重建家園,用雙手播下希望——
天剛亮,一支由7匹馬組成的馬隊從甘肅文縣梁家山村出發,沿著不到1米寬的山路下山,去馱運砂石、水泥、磚瓦等重建物資。由於不通行任何現代交通工具,從去年8月起,他們就集中全村所有馬匹,開始了艱難的重建。極為偏僻的山村,封頂的新房越來越多……
震後一個月,孔友金所在的什邡鎣峰實業有限公司重新恢複生產。為了搶時間,這個失去40多個工友的車間主任常常從早上7點幹到晚上11點。有一次,100公斤的泵軸砸在腳上,鮮血直流。簡單包扎後,他又在車間裡忙碌起來……
危急時刻,他們緊急動員、衝鋒在前;災後重建,他們重任在肩、任勞任怨……一位位普通的黨員幹部,始終是帶領災區群衆恢複生產、重建家園的主心骨——
在北川安昌,有這樣一群黨員幹部:失去妻子的鄉黨委書記,每日奔波於各個重建工地,累得幾近嘔血;痛失母親妻兒的鄉長,挨家挨戶為受災群衆建房發放補貼;妻兒遇難的紀委幹部,忙碌於新縣城的征地拆遷動員……他們有的住板房,有的17人擠在一套出租房內,有的居無定所,大家心中唯一想的,就是把信心傳遞給百姓,把家園早日建起來……
災難,制造毀滅;災難,也帶來重生。重建美好家園,推動科學發展,為災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搭建更高的平台——這是幸存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對災難最有力的回答。
震後兩個月,一份內容詳實的《四川汶川地震災後恢複重建總體規劃》出爐。產業重建,加速經濟發展;民生工程重建,注重以人為本;基礎設施重建,增添發展動力……精心編制的這份規劃,貫穿著科學重建的理念。
地震,使許多企業遭受了重大損失,也使它們面臨一次浴火重生的機會——
東汽公司漢旺生產基地在地震中受災嚴重。正在德陽新建的基地一改過去各分廠依山而建、綿延十餘裡的情形,有效整合19個分廠的生產力量,核心產能將從震前的1200萬千瓦提升到2000萬千瓦;水電、火電、核電、風電四位一體,將使公司產品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更具競爭力……
搬遷,對東汽人是一次涅槃,對漢旺鎮也是一次重新出發。經歷地震浩劫、面臨東汽遷走的漢旺,正在謀劃嶄新的發展藍圖:開發地震遺址,發展綠色生態農副產品基地,尋找新的產業方向……不久的將來,一個嶄新的漢旺將重新吸引人們的目光。
重建,是一個“加速器”。災區無數的村莊、山寨,面臨著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契機——
距離北川老縣城不遠的一處山間壩子上,美麗的吉娜羌寨在地震中變成了廢墟。規劃部門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的重建理念,從照明、污水處理、便捷通道到綠化美化、擋墻河堤、改水改厠,反複論證征求村民的意見。經過緊張的施工,一個全新的羌寨已經矗立在青山綠水間。
立夏已過,災區又是收獲時候,又逢播種時節。每天,人們都在忙碌;重建,一刻也沒停下——
到今年4月底,四川、陝西、甘肅三省恢複重建已經完成投資3600億元,超過了規劃總投資的三分之一。
到5月8日,川、陝、甘三省農村住房維修加固已完成99.5%,倒毀住房重建開工95.7%;城鎮住房維修加固已完成48.9%,倒毀住房重建開工40.1%;各類學校開工75%,醫療衛生機構項目開工60.6%……
那一刻,山崩地裂、橫斷江河,大自然顯示了它毀滅一切的狂暴力量;一年來,災區人民用自己的無比堅強,書寫著氣壯山河的英雄詩篇。
數字總是抽象的。請看看一幅幅來自災區的最新畫面吧——
震中映秀,一個讓人揪心的名字。現在,這裡的人們在房前屋後種下了四季豆,也種下了栀子花、茶花;遠在半山腰的漁子溪村安置點,一位村民在板房門前添置了17盆鮮花。
在夷為平地的聚源中學廢墟旁,一棟棟新建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室內裝修和校園綠化正在緊張進行。不久之後,一個設施先進的現代校園將迎來求知的孩子。
岷江邊上的龍溪隧道一片繁忙,施工人員正在做著最後的收尾工作。都映高速(都江堰到映秀)5月12日正式通車後,全路行車時間將縮短到15分鐘。
陝西略陽的大山深處,徐家坪村村民蹇述評忙著照看自家的蜂箱。不遠處,新建的二層小樓即將完工;身邊,忙著采蜜的蜜蜂增加到110箱,比震前多了40箱……
“災後重建實際完成的進度已經為提前一年完成任務打下了很好的基礎。”5月8日,面對中外記者,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穆虹這樣總結重建工作的最新進展情況。
一年前驚恐的瞬間,曾讓映秀小學6年級學生馬紅秀墜入一個黑白的世界。她所有的畫作,都只有兩種顔色,無論畫的是天空、田野、河流……
不久前,她勇敢告別昨天,重新用繽紛的色彩描繪心中的世界。畫筆下,又有了鮮艶的五星紅旗,有了五顔六色的彩虹,有了紅紅的太陽……
濃濃的真情永在奔流。在傾力支持災區抗震救災的同時,全國各族人民始終情系災區,用各種方式全力支持災區恢複重建,匯聚成齊心協力重建家園的磅礴力量
危急時刻,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緊急奔赴災區,搶救生命;一年後的今天,傷員早已回家,他們依然放心不下——
4月底的一個傍晚,四川省人民醫院。見到曾經救護過的傷員萬祝紅邁著輕鬆的步子走了過來,重返災區的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護士長陳玉梅快步上前,緊緊抱住了她,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去年5月21日,雙小腿截肢手術後傷口感染的萬祝紅被轉送到佛山市中醫院。經過全院3個多月的精心治療與護理,她康複出院,通過假肢可以行走自如。地震周年前夕,這家醫院特地派出由陳玉梅等人組成的慰問組,帶著慰問金重返災區,探訪傷員……
災難終將過去,真情永留中華。一年前,13億人民情系災區,傾心支持;一年後的今天,無數人仍然懷抱一顆愛心,始終堅守災區——
孔祥清,一位留德醫學博士。震後第二天,他緊急趕赴災區,爭分奪秒搶救生命。今天,他仍奮戰在災區一綫:指導傷員康複,為失去孩子的父母開展輔助生育,培訓當地醫護人員,忙碌而充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