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建言比照美國白宮:設立中南海新聞發言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8 09:51:59  


 
  受訪專家認為,各個部門各個層次的新聞發言人在奧運會期間的表現總體上是令人滿意的,畢竟作為舶來品,新聞發言人制度在我國剛起步。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所所長尹韻公說,對於新聞發言人的實踐,應從制度上給予進一步的安排和設計。雖然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已基本建立,但新聞發言人普遍沒有說錯話的權利,應允許有一個鐘擺,不超過其左右搖擺的尺度。這樣,新聞發言人們不至於那麼緊張。所在部門上級領導也應該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不要動輒對新聞發言人的工作說三道四,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

  “一些新聞發言人的習慣是儘量不作為,少作為,這不符合社會發展大趨勢”,尹韻公說,“另外,他們的資訊發佈普遍不活潑、不幽默、不生動,應該加強培養力度。國外新聞發言人培訓從街頭競選的時候就開始了,他們對表達的要求很高。比如在美國,任何一個議員或主管官員都要經歷上百次的街頭演講,而我們一些發言人不太善於說話,這需要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新聞發言人的培養機制。”

  據了解,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實施後的一大成果,是改變了政府對新聞的看法。多位受訪專家認為,我國政府以前的管理不夠國際化,自己認為不能發的新聞就遲發,或者捂住不發,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推行把舊聞和不聞取消了,政府變成了新聞的主動傳播者,這些做法在國際社會上改善了中國政府的形象,為我們贏得了更多的聲譽。

  有受訪專家認為,我國一定要保持新聞發言人制度已取得的改革成果,要不斷摸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模式,除了依法不可公開的資訊,其他的要盡力公開。因為在互聯網時代,電子郵件、MSN、QQ、個人博客等傳播方式層出不窮,想壓制資訊傳播是很困難的。由於第一印象很難改變,政府應該在第一時間發出自己的權威聲音。

  新聞發言人改革來之不易

  從2003到2008年,王旭明一直擔任國家教育部新聞發言人,他個性鮮明,曾飽受爭議。但他獲得了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趙啟正和李希光、尹韻公等專家的讚賞。對於初建時期的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而言,王旭明無疑有標本意義。

  王旭明說,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改革要擺脫封閉、沉悶的行政慣性,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今教育部基本上取消了定期的新聞發佈會制度,在衛生部等與百姓利益休戚相關的部門,發佈的內容數量和頻率也大為減少。

  受訪的北京某區縣的新聞發言人坦言,在他看來,新聞發言人就是什麼都不發言,在政府和媒體間形成一個保護層。只要完成了這個基本任務,上級領導就會滿意。

  “很少有官員願意向公眾公開,因為公開就意味著權力的喪失”,王旭明說,“利益的缺損,個人名譽和地位就可能動搖,還意味著為官習慣的改變,這可能是資訊公開政策推行起來遭受阻力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在我國的現行體制下,一些方面不公開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國防部、保密局等,但如果教育部、衛生部、鐵道部等與百姓吃穿住行關繫緊密的部門都不能實現公開透明,這就是一種部門失職行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