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建民,著名外交家,1939年出生於江蘇南京,曾任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外交部發言人,中國駐荷蘭、瑞士、法國大使,外交學院院長。現任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人民日報》報道,我們黨歷來重視文風問題。黨的歷史上,許多領導幹部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而且能寫一手漂亮的文章,具有出色的演講才能。然而也有一些領導幹部,講話和寫文章充滿“八股調”,套話、廢話和空話充斥,群眾不高興,領導也不滿意。
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改變“八股調”?6月11日,我國資深外交家、外交學院原院長吳建民做客該報“文化講壇”,以《改造我們的文風》為題發表演講,並接受了該報記者的專訪。
改變文風迫在眉睫
記者:去年,您在人民日報“新語”欄目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官員需修“對外交流課”》,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我們也注意到,近年來您一直呼籲領導幹部要改變文風,學會“講話”,提高交流能力。您為什麼這樣做?
吳建民:這也許與我的個人經歷有關。我任駐法大使的時候,副部級以上的代表團每年要接待200多個。接觸多了,發現不少國內去的官員喜歡大嗓門講話,念稿子念得滿臉通紅,長篇大論。有的代表團,萬里迢迢到國外招商,請了很多人,介紹自己的省份或者城市,結果一上台先說天氣,“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我來到美麗的巴黎,巴黎人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好不容易講到正題了,又是一大堆讓人雲裡霧裡的話語,把大量時間浪費在充滿套話、廢話和空話的無效交流上。一些官員喜歡一上台就是“尊敬的××、尊敬的××”,8個“尊敬的”下來,3分鐘就沒有了。
在當全國政協委員期間,我所在界別的政協委員曾開會討論過文風問題。大家一致認為,改變文風,迫在眉睫,早就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了。
記者:一位中央領導曾對某些官員在新形勢面前“話語平庸”現象進行了概括:“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您認為,當前一些領導幹部在寫文章和講話中存在的“八股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吳建民: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開起會來講話拖沓,寫的文章冗長、空洞,言之無物。說了上句,就知道下句。聽眾則聽完了後句,就忘了前句,不僅讓人覺得味同嚼蠟,還讓人抓不到重點。二是文章和講話沒有對象感,脫離實際,“目中無人”。不同的對象,採取一樣的口吻,甚至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完全不理會聽眾的心理。
其實,我們黨歷來重視文風問題。文風問題,也是黨風問題,是工作作風問題。清新簡潔的文風,不僅能有效地傳遞信息,而且還能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相反,“八股”文風不絕,套話、廢話和空話充斥,則不僅阻礙信息交流,而且也反映出工作敷衍,缺乏活力與創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