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王榮空降深圳:代市長如何讓深圳重拾信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5 09:56:30  


 

 學習新加坡:如何把口號落實?

   蘇州工業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新加坡治理經驗的運用。巧合的是,深圳去年以來提出“學習新加坡”、“叫板新加坡”的口號,這不禁使人們對熟悉新加坡的王榮多了幾分期待。

   蘇州工業園從成立之初,在諸多方面汲取了新加坡的做法。比如在制定城市規劃時,就採取了超前規劃,時間越久越見妙用,雖然這裡的道路占地僅15%,15年來卻從未出現過嚴重的堵車。王榮本人也自豪地表示,15年前的規劃是什麼樣,如今的蘇州工業園區就是什麼樣,很少看到一直這麼理性的一塊地區。又比如園區所有商業服務、社會服務設施,包括農貿市場、郵政所、診所、電影院、理發室等等,都集中在一起,稱為“鄰里中心”。

   蘇州工業園對新加坡做法的妙學妙用也得到了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的高度肯定,今年5月26日在參加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15周年慶祝活動時,他就數次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來表示讚賞。

   2007年7月,時任蘇州市委書記的王榮,率團赴新加坡出席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9次會議以及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經貿合作論壇,翻看王榮的政務活動報道也可以看出,他與新加坡政界高層以及諸多商界人士有過接觸,在新加坡有著較為深厚的人脈。

   正因如此,在他“空降”深圳後,人們對深圳進一步學習新加坡以及加強與新加坡合作寄予厚望。2007年7月,時任深圳市長許宗衡曾率隊考察新加坡。一個月後的8月25日,深圳市政府派出140餘名史上最大規模“跨海取經團”奔赴新加坡,從城市規劃與舊屋村改造、交通管理、水環境治理、環境保護、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住房保障、城市管理執法、政府法定機構及公務員管理等10個方面進行專項考察。同年底,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省委十屆二次全會深圳組的討論中,寄語深圳要“敢於叫板新加坡”。

   不過,在有關專家看來,雖然當時深圳學習新加坡的熱度很高,之後相關部門也出台了一些落實的措施,但去年以後這種熱情開始淡化,“事實上,深圳和新加坡在體制機制上差異巨大,真要學習也沒那麼容易。”

   此次王榮調任深圳,外界也認為就國內對新加坡的了解深入程度而言,承擔“試驗田”任務的蘇州可謂無出其右者,王榮在如何學習和“叫板”新加坡問題上有相當的發言權。為此,深圳大學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提出,希望代市長帶領深圳不僅向新加坡學習,還能夠加強兩地具體的合作。此外,也有學者擔心,過往蘇州與新加坡的合作側重經濟合作,而深圳學習新加坡側重城市管理層面,希望兩地學習合作不要面面俱到,應選擇可突破的領域先行試點。

   高科技騰飛:人才公寓能否仿建?

   “希望新來的市長,能把房價降下來,解決我們搞科研的住房問題。”從事軟件設計的小李得知深圳新任代市長是蘇州市委書記的消息,說了這句話。他說,在深圳創業、生活的成本越來越高,加上本身城市文化氛圍不濃,人才來了留不住,幾乎成為普遍現象。“現在非常羨慕在杭州、蘇州的同學,那邊政府都在想盡辦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建了專門針對技術型人才、高科技人才的人才公寓,還有各種福利性政策,保障條件好,生活、工作成本比在深圳低多了。”

   小李的想法不是個別現象。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近兩年,深圳和蘇州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依靠自主創新帶動城市的發展。不管是在自主創新方面的投入,還是帶來的產值、收益方面,深圳在全國都可算是名列前茅。蘇州雖然也提出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效似乎卻不如深圳明顯。不過,在吸引人才方面,很多人則認為蘇州的一些經驗值得深圳借鑒。

   深圳近年來在人才吸引方面主要依賴開放、自由的創新氛圍,給人才一個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間。相比深圳的“無為”,蘇州則採用了“柔性引才”的方式,通過“姑蘇計劃”、建設人才公寓、推出“優租房項目”等,大大降低他們在蘇州生活的成本,尤其是對於初創者和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他們解決了後顧之憂。蘇州還推出“三個100”舉措,即為引進人才一次性提供1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3年內免費提供不少於100平方米的創業場所和100平方米的公寓住房,吸引了各階段的人才,形成了多層次的人才隊伍。

   “在改革帶來的體制優勢上,深圳與北京、上海等地的差別已經非常接近,深圳聚集人才、聚集創新的能力就會弱化,比不上北京和上海。”全國政協委員陳景泰曾表示,深圳的創新氛圍活躍,在自主創新方面,深圳具備這個良好的軟硬件環境,給人才一個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間,也給企業形成了一種創新的“倒逼機制”。深圳在本地高校培養人才有限的情況下,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舉措來吸引外來人才。

   南山一家國家重點高科技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林小姐說,對於初創業者來說,深圳的開放很具有吸引力,但是對於成熟的技術骨幹方面,在他們恰恰開始成為創新的核心開始發力時,如果在住房、福利等方面沒

   有有效的保障,他們就會選擇別的城市。

   “市長自己也是學者出身,應該能夠更加了解科技人才的處境。”小李說,只有把人才留住了,深圳的自主創新才會有真正的根基,那才會使深圳的創新能力不會枯竭,發揮更大的效力。他表示,深圳雖然不可能像蘇州那樣,用千年的文化氛圍吸引人,但是像蘇州在高新區建人才公寓這樣的舉措,深圳還是可以學習的,希望代市長能帶給深圳高科技人員更多的好消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