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19日電/在澳洲的少數民族求職者正經歷一種身份尷尬,能否找到工作的關鍵不在於你肚子里的“墨水”到底有多少,而在於你來自哪里。澳洲國立大學經過調查發現,與擁有英式名字的求職者相比,名字很中國化的求職者在面試過程中被“哢嚓”掉的可能性更大。
據奧尺網報道,澳洲國立大學社會學教授安德魯.利向布里斯本、悉尼和墨爾本的雇主發出了4000份虛假的簡歷,應聘餐飲業工作、數據輸入員、客服崗位及銷售職務。簡歷上杜撰的名字差異也很大,有意大利的,土著居民的、中國的以及中東的,以方便研究雇主在聘用時是否會有歧視,在教育背景一欄中,所有冒牌的申請者都寫曾在澳洲上過高中。
從調查結果來看,名字確實在求職過程中起到了作用,叫米切爾(Mitchell),Hariri,Tipungwuti,Bianchi以及姓張氏的人受到的待遇差別非常明顯。安德魯.利教授指出:“從整體來看,如果想要得到和英國人同樣多的面試機會,一名中國求職者遞出的簡歷數必須得多68%,中東籍求職者需要多遞64%的簡歷,一名土著人需要多複印35%的簡歷,而一名意大利人則只需要多投遞12%的簡歷。”
此外,研究還發現,與中東和意大利競爭對手相比,中國人獲得二面的機會更少。在遞出簡歷之後,中東人有22%的面試機會,土著人26%,意大利人32%,英國人35%,而中國人只有21%的機會。
安德魯.利教授指出,大量引入移民之後,歧視也隨之產生,這一點並不難理解,如果起一個英國化的名字,那麼在澳洲找工作就簡單多了。“英國化的名字相當於一塊敲門磚,可以為你獲得更多的面試機會。”
從職業性質來看,中東人在申請一份侍者的工作時需要比英國競爭對手多遞交127%的簡歷才能得到機會,但如果是在一個老板不是英國人的公司,或者是在民族文化豐富的地區申請工作,中東人的優勢就顯而易見。
與布里斯本和墨爾本相比,少數民族團體在悉尼遭遇歧視的可能性更大。在悉尼,與有英國背景的求職者相比,中國人需要多遞92%的簡歷,而中東人則需要多寄80%的簡歷。這兩個比例在布里斯本分別為57%和51%,悉尼老板似乎更願意給土著人面試機會。
多元文化大熔爐理論似乎只適用於意大利人,因為他們受到的歧視是最少的,在墨爾本,意大利人比英國人更受寵。土著求職者往往也是被嫌棄的人群。
在美國開展的一份類似調查也發現,有非裔美國人名字的求職者需要多投50%的簡歷才能得到同樣的面試機會,這表明,與美國相比,澳洲雇主對某些民族群體的偏見似乎更深。但安德魯.利教授指出,某些群體在勞動力市場中遭遇冷眼並不是因為種族歧視,而只是用人單位一種下意識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