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林毅夫:中國無法獨自拯救世界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7 10:01:36  


  中評社香港6月27日電/世界銀行是以向發展中國家支援資金和技術,減少世界貧困問題為目標的國際機構。而且,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一樣,是具有影響力的經濟預測機構。

  但是,世行22日將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測從負1.7%下調至負2.9%,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嚴重衝擊。在其他機構紛紛上調經濟預測的情況下,此舉可謂是格格不入,而且成為當天全球股市全面暴跌的一個原因。

  世行如何看待當前世界經濟?韓國《朝鮮日報》在首爾新羅酒店獨家採訪了世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林毅夫經歷了波瀾起伏的人生。1979年,身為台灣陸軍大尉的林毅夫在服役期間泅過海峽來到了中國大陸。他在北京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後前往美國留學,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他擔任過北京大學教授,於去年被提升為世行副行長。以下為採訪摘要:

  問:最近幾個月裡市場心理發生了很大變化。股價反彈,人們都在談論初綠萌芽(green shoots)。現在可以不用再擔心了嗎?

  “雖然金融市場出現樂觀論,但實體經濟的情況不同。很多國家的失業率仍不斷上升,設備運轉率也在下降。民間領域的投資和消費仍很低迷。也就是說,金融領域和實體領域之間存在差距。因此,要想使初綠萌芽不只是萌芽,而是成為大樹、森林,主要國家政府必須繼續推行經濟扶持政策。討論‘退出戰略(exit strategy)’為時尚早。”

  問:全世界很多人都在擔心通貨膨脹。您認為出現通貨膨脹的可能性有多大?

  “全球各國的設備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完全運轉。因此,如果說現在有什麼需要擔心的,應該是通貨緊縮,而不是通貨膨脹。那麼,人們現在為何擔心通貨膨脹?這是因為政府負債不斷增加,貨幣供給有所減緩。但這一定會導致通貨膨脹嗎?這要看情況,情況不同,結果也不同。也就是說,取決於政府如何使用增加的資金。”

  “如果政府將資金用在生產領域以及去除經濟增長瓶頸(bottleneck)的領域,就不會出現通貨膨脹的壓力。原因何在?這是因為只要瓶頸消失,經濟增長率就會提高,可以吸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另外,如果經濟增長,稅收也會增加,因此,政府可以利用這些錢償還政府負債。這樣一來,政府就沒有必要通過‘通貨膨脹稅(inflation tax:政府通過誘導通貨膨脹來減輕實際負債負擔)’來償還政府負債。”

  接著,他開始談論中國的經驗說:“有一個很好的例子。1998年至2002年東亞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像現在一樣面臨著通貨緊縮的壓力。中國政府當時也推行了放鬆貨幣和財政扶持政策。這一政策基調持續了五年。因此,政府負債從GDP的3%提高到36%,貨幣供給也大量增加。但直到危機過去,也沒有出現通貨膨脹壓力。2003年至2008年年均經濟增長率達10.8%,而通貨膨脹率僅為3%至8%。為什麼呢?這是因為1998年至2002年釋放的資金被用於擴充中國經濟的瓶頸——社會基礎設施。中國高速公路的長度在1997年至2002年增加了4倍。”

  但他補充說,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是一個失敗的例子。“當時我的朋友在日本生活了4年,他說自己所住公寓前的道路被重鋪了六次。這是旨在扶持經濟的典型的凱恩斯式解決方法。當然,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在短期內創造工作崗位並刺激經濟,但並不能改善生產效率。所以我們必須尋求超越這種凱恩斯式傳統方法的解決方案。”

  問:很多人都將中國視為世界經濟的救星。中國究竟能否拯救世界經濟?

  “答案是‘NO’。因為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所占比重還不到10%。但是中國一定會起到推動作用。如果中國經濟復甦,同中國貿易往來較多的東亞國家的出口就會增加,向中國出口原材料的資源富國也會受益。但是,僅靠中國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以拯救世界經濟。要想使全球經濟復甦,需要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等全世界國家共同努力。”

  問:當前世界經濟中最令人擔心的地方是哪裡?

  “東歐和中歐。這些地區在金融領域同世界經濟密切相連,金融危機爆發以後,隨著資本大量外流,他們面臨著巨大難關。國際收支嚴重惡化,政府負債激增,消費和投資不斷減少。而且,隨著歐盟經濟的惡化,對歐盟出口減少,歐盟移民對本國的匯款也減少,遭受著雙重甚至三重衝擊。另外,和美國經濟密切相關的中南美經濟也非常困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