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為何要全面開放美國牛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9 09:04:17  


  中評社台北6月29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日前表示,他有信心台灣全面開放美國牛肉“非常接近成功”,“衛生署”則強調雖然一定會開放,但“沒有時間表”,由於此事牽涉不只食品衛生,還涉及經貿及政治,立即成為焦點話題。 

  由於美國發現狂牛症,台灣兩度禁止美國牛肉進口,又兩度有條件恢復進口,但限於三十月齡下不帶骨的牛肉。這兩年來,台灣的牛肉總進口量每年約七萬三千公噸,牛肉生產量則為六千公噸,自給率僅約占百分之七點六,由於美國牛肉口感較好,雖然與紐澳進口數量相當約各占一半,但美國牛肉價格較高,約占進口牛肉市場的三分之二,僅去年即達到一億三千六百萬美元,可以想見,如果全面開放,商機相當驚人,這也就是美國一再爭取全面開放的主要原因。 

  社評說,就目前的情勢看來,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似乎已經是勢不可擋,但台灣意見分歧,仍有相當疑慮。大致而言,反對美國牛肉進口的理由不外如下:第一,開放感染狂牛症最具威脅的帶骨牛肉及美國人不吃的牛內臟,一則導致狂牛症的普恩蛋白很難檢驗,也很難根絕,即使高溫燒成灰仍會存在,如果進入土壤或食物鏈,終將進入人體,何況一旦進入台灣,落地生根,可能造成長久性的傷害;第二,目前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如新加坡、日本及香港,都是有條件開放;中國大陸、澳門及澳洲,則是完全禁止,何以台灣現在要全面開放?同時民眾還可選擇紐西蘭和澳洲的牛肉,為何要全面開放美國牛肉? 

  這樣的顧慮自然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從科學和理性的角度來看,風險雖然存在,其實非常微小,舉例來說,以全球狂牛病最猖獗的英國為例,據專家評估,在當地吃一塊牛排而得到狂牛病新型庫賈式病的風險為百億分之一;我國根據哈佛大學風險評估所做的研究也顯示,民眾終身食用美國牛肉所導致的健康風險,平均值為五點八六乘上十的負十次方,比百萬分之一的機率還要低上一千七百O六倍,這就是“衛生署長”葉金川之所以表示“吃不帶骨牛肉感染狂牛症的風險,相當於連續被雷打到兩次的道理”;

  其次,醫學實驗早已證明,不論牛隻罹患狂牛症任何階段,感染主要都只是來自於腦、脊髓及淋巴組織,肌肉組織中從未證實有感染力,換言之,只要去除內臟、神經組織等可能帶有病源的高風險物質,吃美國牛肉並無風險;再者,美國從一九九七年八月起就禁止使用肉骨粉當牛隻的飼料,牛群已有十二年免於飼料污染的風險,現在又對死牛、病牛、倒牛及行動不便的牛隻嚴格限制,不准進入食物鏈;因此只要做好把關工作,明確限定牛腦、脊髓等高風險的物質不准進口,就沒有太大的風險。 

  社評說,更重要的是,美國牛肉進口還涉及經濟與政治問題。延宕多時的台灣貿易及投資架構協議(TIFA),即將恢復談判,如果美國牛肉能順利開放,自然會為TIFA的談判,塑造比較好的氣氛;在政治問題上,台美關係最近一年來處於相當好的階段,有無必要在此問題上,與美國鬧僵,當然有待斟酌。儘管如此,外界確實對此仍有疑慮,除了未來必須嚴格把關之外,也要加強對民眾的宣導,灌輸正確的知識,以免為在野黨所利用變成政治風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