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力拓“索賠”中國鋼鐵業90億美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2 10:35:56  


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證實,國安部門5日拘留了力拓上海辦事處首席代表胡士泰。上圖為上海力拓辦公室一景。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這是一筆巨額交易。2008年,中國鐵礦石進口總額高達600多億美元。這一天文數字使得鐵礦石談判成為一個巨大的博弈場,其間也就催生出為高額商業利潤的不擇手段者。

  《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7月10日,國內一大型鋼企負責人向該報記者透露,從6月中下旬開始,力拓公司曾向中國鋼鐵業提出了金額高達90億美元的“索賠”要求。

  之所以選擇這一時間點出擊在於,6月30日這是傳統鐵礦石談判的最後期限。按照慣例,如果6月30日後還無法達成協議,部分長期合約將失效——當然,這一情況在2009年之前還從來沒有發生過。

  “當時力拓一家家走訪鋼鐵企業,要求我們對金融危機期間內未能履行的合同,進行賠償。”該負責人告訴該報記者。

  他還透露,力拓董事會算了這樣一筆賬,他們號稱在一共長達8個月的時間內,由於中國鋼企推遲出貨、甚至取消船只,導致其鐵礦石業務共計損失50億美元;涉及租船費用差價、海運差價方面則另需補償40億美元損失。

  不僅力拓,同屬三大國際礦商之一的必和必拓,也差不多同時提出了類似的索賠要求,“但具體數額不詳”。

失衡的違約天平:

兩拓可以,中方不行

  在鐵礦石談判的最後期限,力拓試圖以“索賠”要挾中方企業就範。該報記者調查發現,在鐵礦石貿易中,這是一個不均衡的商業天平。

  “在市場好的時期,力拓等礦商也會用不可抗力等原因,來解釋他們為何需要減少長協礦的供應。”一位鋼鐵企業人士對該報記者表示出了不滿,“但最後總是發現,他們的供貨總量卻一直在增加——在現貨價價格居高之時,他們刻意減少長協礦的供應,卻增加現貨礦的銷售。”

  這種反常的違約舉動所造成的影響,在中鋼協公布的數據中也觸目驚心。數據顯示,2007年,21家中國鋼鐵企業與力拓簽訂的“長協礦”合同為6073萬噸,但力拓的實際供貨量僅為5237萬噸,合同執行率為86.24%。其中,有7家企業合同執行率在80%以下,最低的僅為53.17%。

  “因為現貨價格太高了,利益驅使,礦山找理由不發長協貨,轉賣現貨。”聯合金屬網鐵礦石分析師胡凱不久前曾告訴該報記者:2008年,力拓銷售了不少於1500萬噸的現貨礦,約占總量的9%,而必和必拓投放到現貨市場的鐵礦石銷售量則達1900萬噸,占總產量的15%。

  當時中方並未就此提出“巨額索賠”。

  但2008年下半年開始,市場形勢扭轉。現貨價遠低於長協礦價格。這時,兩拓開始緊盯需求方的執行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