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哲人其萎,中國新文化大師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5 08:16:45  


7月12日,公衆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紀念大廳吊唁季羨林先生。
  中評社香港7月15日電/美國《僑報》7月13日載文《哲人其萎,中國新文化大師何在?》,摘要如下:

  因為兩位年逾九旬的學術泰斗任繼愈、季羨林同日駕鶴西去,當下中國文化界眼下陷入了連綿哀痛。 

  任、季兩位文化老人,一位洞悉宗教哲學,一位精研梵文,都不算當世顯學。耐人尋味的是,儘管沒有多少中國老百姓真正瞭解其學問,但這幾日,互聯網、手機、電話……現代信息却快速傳遞著國人深深的震驚和哀痛。 

  其實,從“最後的大師也去了”等緬懷文字及對學術風氣、文化命運等問題的熱烈討論就不難發現,眾人不只感傷二老的遠行,更焦慮老一輩學人紛紛雕零,慨嘆滋養新一代大師的學術土壤日趨貧瘠。 

  表面上看,目前中國並不缺乏“大師”,甚至近幾年可謂“輩出”。但細究之下,他們却基本上都是次品。如近年走紅的導演、作家、書畫家一概作“大師”狀,“大師”叫得多了,就快成為一種恭維話了——像如今這大街上“美女”、“帥哥”滿天飛一樣。僞大師泛濫,既讓“大師”這一稱謂掉價,又傷害了整個中國文化的清譽。放眼中國文化界,“大師”鬧劇年年有,已成煩心景觀,讓中國的戲劇、教育、曲藝、美術、文學、書法等人文學科之創新能力,一概遭遇質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