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刊載專文“Rebooting the Dragon(重新啟動巨龍)”指出,台灣已走到一個急切需要經濟轉型的路口,要保持優勢,就必須加緊融入由中國大陸主導的區域經濟。(《時代》雜誌圖片) |
中評社香港7月22電(記者 蘇楠編譯報道)最近,標榜兩岸產業結合的“Chaiwan”紅得發紫,除了反映創詞的韓國媒體的敏感神經,也顯示所謂的兩岸融冰已不純然是政治想像的圖景,它已帶來氣候變化,向區域擴散。美國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刊文說,台灣已走到一個急切需要經濟轉型的路口,要保持優勢,就必須加緊融入由中國大陸主導的區域經濟。
文章編譯如下: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是台灣經濟轉型能力的寫照。1985年,曾在美國德州儀器公司長期擔任行政高層的張,鑑於台灣政府著力發展高科技產業,於是自美返台。他獲聘管理一所台灣政府資助的研究所,但到任後不久,在當地甚具影響力的技術官僚李國鼎將張忠謀叫到他的辦公室,並跟他說:“想想你要如何創辦一家公司。”那一席對話讓張忠謀在政府資金的支持下,成立了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台積電--如今全球的芯片代工龍頭。這只是台灣大力推動IT發展的其中一個部份。其他電子產品製造商:筆記本電腦、內存芯片、液晶面板等,也紮根寶島,將台灣建設為全球IT行業中一股巨大的力量。
電子產品是台灣經濟政策成功一個重要例子,那些政策將台灣在一代人的時間內,由一所救濟院(poorhouse)轉化為一家發電廠(powerhouse)。
但在全球經濟衰退下,2009年上半年的電子產品出口同比下降28%,導致台灣的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萎縮10.2%,是歷來最慘的季度表現。政府預測2009年經濟會縮減4.25 %。即使在衰退以前,台灣側重科技業、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也陷入掙扎,2000年到2007年的GDP平均年成長4.1%,遠不及1990年代的平均6.5%。
張忠謀說,如今,台灣必須再次轉型,以確保未來的經濟增長。6月,他以78歲高齡回任台積電,帶領台積電發展太陽能、LED等綠色事業。“接下來的轉變將需要思想、創新。”張說,“我基本的關注是,台灣需要大量的改革。”
政府和商界領袖均認為,台灣需要變得多元化、融入趨向由中國大陸主導的區域經濟。“我們在金融海嘯學到的重要一課是,我們只依賴於出口業,特別是IT。”台灣“經建會副主委”單驥說,當局的想法是把整體經濟轉型到一個不同的階段。
Chaiwan(中國China加台灣Taiwan)這詞,意味著中國大陸與台灣日益升溫的經濟關係,據悉是由韓國媒體創造。韓國商業報紙《首爾經濟日報》最近以“Chaiwan風暴即將到來”為標題,發表了系列文章,指出“中國資本與台灣高科技的相結合……警告我們一個強大的力量正在融合,威脅著韓國的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