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精英:45歲出任最高人法院的副院長
1957年,黃松有出生在汕頭市澄海區蓮上鎮蘭苑村的一座舊祠堂裡。那是土改時人民政府分給他們全家的住所。黃松有的父親雖是個典型的貧苦農民,意識卻相當“超前”——儘管家境貧寒,仍堅決支持孩子們讀書考學。
黃松有的高中語文老師周希憲回憶說,高中時代的黃松有“勤學苦練,博覽群書”,“謙遜、踏實而富有活力”。全國恢復高考後,黃松有挑燈夜讀,緊張備考,1978年以優異成績被西南政法學院(後更名為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錄取,從此與法律結緣。
一位從西南政法學院走出來的司法界人士告訴記者,大學校園裡的黃松有同樣“刻苦、勤於鑽研”。毫無疑問,在校園裡受到的系統專業訓練,為其日後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
1982年,黃松有從西南政法學院畢業,進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1997年,黃松有調任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在湛江期間,他組織審理震驚中外的“9898”湛江走私案,因出色完成審判任務,獲得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的個人二等功表彰。
1999年,憑借在廣東的成就,黃松有離開妻兒來到北京,走進最高人民法院的大門。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多年的司法實踐經驗,使他在北京的表現同樣出色,並據此於2002年12月升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分管民事審判和執行工作。
“轉戰”北京的黃松有,曾因在全國力推執行威懾機制而受到媒體的追捧。此外,他健談、開朗的性格以及對法律業務的深入思考,也給很多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他在工作之餘筆耕不輟,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和多部專著。他還是清華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法官學院等高校的兼職教授。在被 “雙規”之前,黃松有堪稱一位出色的“學者型”官員。
正因如此,黃松有落馬後,國內司法界發出一片惋惜之聲。
“真的太可惜了!”在接受《環球人物》記者採訪時,黃松有的一位前同事不住地嘆氣搖頭:“黃松有45歲就已經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長了,他的履歷和業務能力都很出眾……可惜他最終還是沒抵擋住誘惑,沒有把持住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