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災害防救體系要建置 態度更是關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3 10:19:17  


  中評社台北8月23日電/馬英九在災後第十天宣布,立即著手成立隸屬“內政部”的災害防救總署,地方政府也成立相應配置,並徹底檢討防災體系。

  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暴露出防災與救災體系形同虛設,“中央”缺乏橫向聯繫,未能及時、適切傳遞訊號到地方,極無效率的救災,讓馬政府遭到空前強烈的批評。

  聯合報社論指出,早在災後第一時間,救災亂象即讓“立委”、學界呼籲救災體系不能再不調整,建議設置直屬“總統”的專責救災機構,並推薦仿照廣獲好評、直屬美國總統的“聯邦緊急救災總署(FEMA)”或日本直屬總理大臣的“緊急災害對策本部”,建置一條鞭式的救災體系才能發揮作用。馬英九的宣示,算是對社會期待的回應。

  但是,馬英九提出的新機構,層級未變,功能卻要大增,在實質上有“背心改西裝”的困難,畢竟材料不夠。再說,就算改成了,穿上迷彩裝也不代表就能打仗。不管學FEMA或是日本的緊急災害對策本部,重點應該是學習這些機構的作業態度及原則,絕不是“原裝進口”美日的制度及“標準作業程序”(SOP)。

  以美國FEMA為例,是一九六八年發生多起大型自然災害之後成立直屬總統的獨立機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改隸新成立的國土安全部,雖然不再直屬總統,但仍是聯邦緊急應變系統ICS(Incident Command System)的核心,四個主要任務是防災、整備、應變、復原。

  FEMA在布什政府處理卡翠納颶風時遭受嚴重批評,但其效能仍被認為全球第一把,更關鍵的因素是累積經驗、記取教訓、不斷的檢討修正。FEMA的第一個核心精神是各環節權責明確,中央指揮、協調救災,地方執行救災,甚至民間企業也得有列管的災害應變計劃。絕不是民眾以為的“中央”包山包海,跳到第一線代地方政府送糧、抽水。

  其次,“中央”對地方的支援是視地方的努力及準備程度而定。地方要有一套緊急應變計劃,平時反覆演練,災害發生時立即端出計劃按部就班的執行;對這樣“準備好了”的地方政府,上級政府會優先支援、補助;相對的,緊急應變計劃若只是紙上文章,災害來臨時一團亂,則上級不會越俎代庖,也不會像個“富爸爸”,缺什麼就給什麼。

  “準備好了”也反映在日常的防災訓練。防災重於救災,FEMA的日常工作是不斷辦理防災訓練,不要求速效,但平時就要做,要準備好。受訓人員不只對公部門國民兵、工程、警察、醫療人員、民間的志工、救難隊,甚至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保險經紀人、房屋仲介等也都灌輸其防災思維,使能在業務過程第一時間即導入防災警覺。

  莫拉克救災,不少被派了任務的部會首長遭批評“外行指導內行”,這在FEMA的運作不會發生,因為即便是美國“總統”、ICS總指揮,都得接受FEMA的防災訓練並考核及格;其下部長級的ICS決策委員、縣市長擔任的ICS地方指揮官當然更要及格,不“準備好了”是不行的。

  “準備好了”還反映在救災的每一個環節,例如通訊。這次莫拉克救災很大的缺點是訊息不明,即便搶進災區的警方、軍方、民間救難隊,各是各的通訊系統,彼此不互通,最後落得靠民間手機系統傳遞訊息,一斷訊,救援工作即停擺。對照美國ICS,從“總統”到地方指揮官,通訊統一,名詞統一,通關密碼一致;不但硬體統一,連操作訓練也“準備好了”。

  九二一大地震、颱風、土石流……,台灣每年都傷得很重很慘,但總是事情過去就忘了,從不去檢討、改進,從不記取教訓,應對自然災害始終是“得過且過”。如果仍不能痛定思痛,從建立防災的正確態度出發,只是照搬FEMA或是日本的緊急災害對策本部成立災害防救總署,仍將是個功能不彰的衙門,人民恐仍難逃苦難。 


    相關專題: 水淹南台灣 半世紀最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